踏莎行·润玉笼绡
〔宋〕
润玉(2)笼绡(3),檀樱(4)倚扇。绣圈(5)犹带脂香浅。榴心(6)空叠舞裙红,艾枝(7)应压愁鬟乱。
柔润如同白玉的肌肤,罩着菲薄透明的纱衣。用罗绢团扇轻轻遮蔽着浅红的樱桃小口。脖颈上围着绣花圈饰,还散发着淡淡的脂粉香气。大红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纹重重叠起,艾草枝儿斜插着舞乱的发髻。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1)。香瘢(2)新褪红丝腕(3)。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4)叶生秋怨。
午梦迷离。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转移。手腕上红丝线勒出的印痕刚刚褪去。江面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却无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萧萧的晚风吹着菰叶,那境味简直就像已经到了秋季。
小提示:吴文英《踏莎行·润玉笼绡》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踏莎行·润玉笼绡》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词作。此词写端午节怀人感梦,表现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上阕写梦境,句句写梦,却始终没有点破是梦;下阕写醒后的情思和愁闷,前两句写午梦方醒,揭出上阕全为梦境,结尾两句词笔再转,由梦中回到眼前,借写所见夜雨景致,暗抒从午梦初醒至夜雨洒落、晚风吹拂这段时间内的幽思和哀愁。全词构思严密,语言凝练,用记梦来抒情,用虚幻之笔,写梦幻之感,把梦幻与真实错杂合糅为一。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踏莎行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踏莎行·润玉笼绡》这首词是作者在端午之日忆念他苏州去姬的感梦之作。在词人的词集中有大量的作品主题都是怀念他一去、一死的苏、杭二妾。据杨铁夫《吴梦窗事迹考》断定,这首《踏莎行》就是为怀念苏州姬妾而作。
相关诗词
-
踏莎行·东墙
挼柳风轻,抹莎烟淡。微闻香气来天半。粉香一带是银河,彩云捧出芙蓉面。惹得蜂迷,顿教蝶恋。轻轻语笑声将远。鞦韆犹自架花丛,残红寂寂飞庭院。
-
踏莎行·题美人画扇
点点凌波,些些眉妩,玉莲花下私行去。花光脸色不分明,红酥欲凝娇无语。醉玉如烟,汗妆如雨,风流体态还如许。罗衣恰好半身长,依稀已到销魂处。
-
踏莎行·无题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
踏莎行·一领布袍
一领布袍,一床纸被。葫芦拄杖为行李。三杯两盏乐天真,谁能与你争闲气。满眼苍生,争名夺利。朝朝只要巴家计。教他吃个土馒头,方知里面□滋味。
-
踏莎行·祖席离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人穷人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踏莎行·细草愁烟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
踏莎行·还是归来
还是归来,依前问渡。好风引到经行处。几声啼鸟又催耕,草长柳暗春将暮。潦倒无成,疏慵有素。且陪野老酬天数。多情惟有面前山,不随潮水来还去。
-
踏莎行·寄曾道扶魏子存
芳树秦城,春流蜀栈。蚕丛西望愁无限。铜梁阁外杜鹃啼,嘉陵江上行人饭。远道萦纡,春光婉娩。锦江鱼杳淮南雁。去时杨柳不胜雅,青青又满随河岸。
-
踏莎行·秦淮清明
烟雨清明,烟花上巳。楼台四百南朝寺。水边多少丽人行,秦淮帘幕长干市。蓦地愁来,干卿何事。梁陈故迹销魂死。禁烟时节落花朝,东风芳草含情思。
-
踏莎行·客店
残月在林,晨钟动野。行人惯听乌啼夜。一鞭古道又斜阳,村田看尽羊牛下。草席泥床,瓦盆茅舍。东餐西宿何时罢。孤灯半枕梦江南,隔帘惊起萧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