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清漳明府侄聿
〔唐〕
我李百万叶(1),柯条布中州(2)。
我们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树,枝叶百万遍布中州。
天开青云器(1),日为苍生忧。
老侄为天生的青云之器,天天为百姓操心。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1)。
治理小县如同“割鸡”,将来还会大刀宰牛,将有大用。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1)流。
你的官声如雷贯月惊动四邻,你的惠政将与清漳同流。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1)。
县境内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老侄无为而治,官帽也不戴,形同吏隐。
心和得天真,风俗由太古。
百姓为德政所化心平气和,有天真的赤子之心,风俗像太古一样纯朴。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1)。
牛羊散于阡陌之中,百姓们家家夜不闭户。
问此何以然,贤人宰(1)吾土。
问为什么能这样,他们回答说,是县令贤明。
举邑树桃李,垂阴(1)亦流芬。
县中种植桃李树,到处散发出桃李花的芬芳。
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河中流的是清清的河水,两岸桑柘茂密如云。
赵女不冶容(1),提笼昼成群。
赵地的女子不爱梳洗打份,成群地在田野里提笼采桑。
缲丝(1)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家家都在忙着缲丝和纺织,百里之间,机杼之声相闻。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1)。
由于无人告状,县衙前门可罗雀,县令高卧无事,在闲读道书。
蒲鞭(1)挂檐枝,示耻无扑抶(2)。
檐前挂着蒲鞭,对有过失的百姓只是象征性的惩罚。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政闲时明月当头,琴声清越;庭中寂然,清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1)逸。
老侄但长啸无言,陶然如上皇之逸人。
白玉壶冰(1)水,壶中见底清。
政清德高,洁如玉壶之冰,壶中透明见底。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清光一片,可鉴毫发,从中可映出百姓们的身影。
赵北(1)美佳政,燕南(2)播高名。
清漳县令的高名和佳政,在赵北燕南一带到处传颂。
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
我这位过客听了百姓们赞颂县令美政的民谣,因此写出了这篇颂诗。
小提示: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赠清漳明府侄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赠给侄子李聿的作品。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绘了这样一番景象:清漳县到处是桃树、梨树,不仅浓阴匝地,而且还溢满香气;碧绿的漳河水从城东南缓缓流过,帆船点点、渔歌互答;大堤上长满了茂密的桑树林,高耸的树枝仿佛要伸到天上去,美丽的清漳姑娘不知道化妆,白天成群地提着笼子去采桑叶;夜晚缫丝的机杼声,百里之外都能听到。对于侄子的执政能力,诗人也大加赞赏了一番:由于没有案件,小鸟经常停留在县衙大堂的台阶上,而县令天天躺坐在床上无所事事;牛羊散于阡陌之间不用人看管,老百姓晚上睡觉连门也不用关,如此民风也许只有尧舜的太古时代才有。最后诗人以此赞颂李聿的美政。全诗高古淡远,纵横变化,开唐代五古格高意远,神情横逸,变化神奇的正风。
创作背景
李白于天宝十一载(752)春,曾北游广平、邯郸、清漳等地。与清漳县令侄辈李聿相会,别时写了这首赠诗。
相关诗词
-
寒夜张明府宅宴
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列筵邀酒伴,刻烛限诗成。香炭金炉暖,娇弦玉指清。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
-
黄明府诗
少年曾痛饮,黄令苦飞觥。席上当时走,马前今日迎。依稀迷姓氏,积渐识平生。故友身皆远,他乡眼暂明。便邀连榻坐,兼共榜船行。酒思临风乱,霜棱埽地平。不堪深浅酌,贪怆古今情。逦迤七盘路,坡陁数丈城。花疑褒女笑,栈想武侯征。一种埋幽石,老闲千载名。
-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人未归。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中峰鍊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
送郑少府赴滏阳
子真河朔尉,邑里带清漳。
-
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作,井屋起晨烟。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四体一舒散,情性亦忻然。还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
-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
静境无浊氛,清雨零碧云。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薰。
-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
一尊清酒两人同,好在街西水县中。
-
广陵送剡县薛明府赴任
车马楚城壕,清歌送浊醪。
-
送德清卫明府赴选
八使慎求能,东人独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