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出猎海上
〔唐〕
畋猎(3)自古昔(4),况伊(5)心赏(6)俱。
打猎的风习自古相传,它真叫人赏心开颜。
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
这次偶然与诸公游猎,一同来到了平坦的荒原。
层阴涨溟海(1),杀气穷幽都(2)。
层层的阴云笼罩着渤海,幽都一带杀气冲天。
鹰隼(1)何翩翩,驰骤(2)相传呼(3)。
鹰隼在空中盘旋疾飞,人马驰逐包围相呼喧。
豺狼窜榛莽(1),麋鹿罹(2)艰虞(3)。
豺狼从草木丛中逃窜,麋鹿首先遭到厄难。
高鸟下骍弓(1),困兽斗匹夫。
空中的飞禽应着弓弦声坠落,疲困的野兽只须一个人周旋。
尘惊大泽晦(1),火燎深林枯。
惊起的尘土大泽为之阴暗,茂密的森林被猎火烧完。
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躯(1)。
遗憾的是捕杀的手段太狠,猎获的东西没能把躯体保全。
咄彼工拙间(1),恨非指踪徒(2)。
捕猎的工拙差别就在此,可惜我们不是发踪指示之徒。
犹怀老氏训(1),感叹此欢娱。
老子的教训还是值得怀想,应感叹这次欢娱。
小提示:高适《同群公出猎海上》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同群公出猎海上》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当作于天宝五载(746)冬天高适与李白、杜甫等同游北海郡时。诗中所写限于打猎,除了前后各有几句叙及心情的话外,其余篇幅都是描述打猎的场面和气氛,紧张热烈,生动形象。末尾数语带点自警自诫意味,给全诗增加了思想深度。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31年
创作背景
《同群公出猎海上》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冬天高适与李白、杜甫等同游北海郡拜会北海太守李邕时。当年夏天,高适应李邕之邀,走临通郡(天宝五载十月改为济南郡),与李白、杜甫再次相聚。北海郡靠近渤海,李邕又好驰猎自恣,欢会中以打猎取乐自是情理中事。《旧唐书·李邕传》载,李邕擅长打猎,大约此年秋冬招致李、杜、高等人一同在山东近莱州湾一带打猎。杜甫的《壮游》诗中曾说到“冬猎青丘旁”,此诗大概也就是此次出猎的纪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