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
细雨斜风作小寒(1),淡烟疏柳媚(2)晴滩(3)。入淮清洛(4)渐漫漫(5)。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後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雪沫乳花浮午盏(1),蓼茸(2)蒿笋试春盘(3)。人间有味是清欢。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小提示: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浣溪沙
- 创作年代1084年12月24
创作背景
据词序,《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当年三月,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这种量移虽然不是升迁,但却标志着政治气候的转机。据《宋史·苏轼传》,宋神宗手札移轼汝州,有“人材实难,不忍终弃”之语。这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最困顿的黄州时期终于脱离了,心境比较轻松,一路上颇事游访。畅游庐山,在江西筠州探视了胞弟苏辙,到金陵又兴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买田江干、相偕归隐之约。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今安徽泗县),即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修养。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当时苏轼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词纪游。
相关诗词
-
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隐家村落隐声砧。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
浣溪沙·春雨渡江有忆
一雨春江遍绿莎,去帆风疾晚生波,乱流欲渡奈愁何。长是人情不如鸟,青禽填海鹊填河,纵成遗恨也情多。
-
浣溪沙·闻雨忆山中春事
旧泊湖亭唱蹋莎,暗香添酒泪添波,两山愁捐镜中螺。莫待登临伤往事,更无哀乐费清歌,一年风雨为春多。
-
减字浣溪沙·风雨天涯怨亦恩
风雨天涯怨亦恩,飘摇犹有未消魂。能禁寒彻是情根。月作眉颦终有望,香馀心字索重温。不辞痴绝伫黄昏。
-
减字浣溪沙·容易金风到海湄
容易金风到海湄,懒蓱吹聚两词痴。玉箫声里识君迟。记得凌云常自惜,剧怜饮水不同时。而今真个慰輖饥。
-
减字浣溪沙·花与残春作泪垂
花与残春作泪垂,何论茵溷已辞枝。怜花切莫误情痴。听雨听风成暂遣,如尘如梦最相思。肠断都不似年时。
-
浣溪沙·风雨高楼悄
风雨高楼悄四围,残灯黏壁淡无辉,篆烟犹袅旧屏帏。己忍寒欺罗袖薄?断无春逐柳绵归。坐深愁极一沾衣。
-
浣溪沙·风雨闲庭锁寂寥
风雨闲庭锁寂寥,又看春色一分消,翠屏斜倚思无聊。梦觉情踪无处问,闷来心绪最难描。殢人残病恨今朝。
-
浣溪沙·憔悴东风鬓影轻
憔悴东风鬓影轻,年年春色苦关情,清魂无奈酒初醒。啼鸟数声人睡起,催花一霎雨还晴。断肠时节正清明。
-
浣溪沙·乌帽斜欹倒佩鱼
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低头羞问壁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