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楚江赋
〔南北朝〕
爰(1)自山南(2),薄暮江潭(4),滔滔积水,袅袅霜岚(5)。忧与江兮竟无际,客之行兮岁已严(6)。尔乃云沈西岫(7),风动中川(8),驰波(9)郁素(10),骇浪浮天,明沙(11)宿莽(12),石路相悬。
我从山南而来,黄昏到达长江之滨。江水滚滚奔流,寒雾当空弥漫。我的忧思像这江水无边无际,时至岁末还要上路旅行。这时云霓沉聚于西山,朔风激荡于江心。急流翻卷白色的浪花,巨浪汹涌直冲空中。洁净的沙洲生长着宿莽,并在道路两旁悬挂。
於是雾隐行雁,霜眇(1)虚林(2),迢迢落景(3),万里生阴。列攒笳(4)兮极浦(5),弭(6)兰鹢(7)兮江浔(8)。奉(9)王樽(10)之未暮,飡(11)胜赏(12)之芳音(13)。愿希光(14)兮秋月(15),承永照於遗簪(16)。
浓雾隐没了云霄的雁阵,霜华使远处的树林迷蒙不清。太阳遥遥落山,万里一片阴暗。在水滨排列起管乐,还把兰木舟靠停。趁天色未黑举起贤王送行的酒杯,把美妙的音乐聆听。我真希望贤王秋月般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故旧之身。
小提示:谢朓《临楚江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临楚江赋》是南朝齐文学家谢朓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以描写山水景物为主,描绘了楚江山川岁暮时的景色,写出了大江在西风激荡下壮观的景象,以及黄昏时分的斜晖夕照之景,其间穿插点缀着霜岚、明沙、宿莽、行雁、虚林等景物,色彩鲜明,境界开阔,刻画精细,清新秀美,宛如一幅山水图卷。全赋短小精悍,景物描写极为传神,有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的佳境。
- 作品出处初学记
- 文学体裁赋
- 创作年代南齐
创作背景
《临楚江赋》当作于谢朓任随王萧子隆文学之时,当时作者离开离开随王萧子隆的荆州府由水路东归。谢朓在随王府以文才见重,长史王秀之担心他挑动随王,有所图谋,密奏齐武帝,于是齐武帝命他还都。故他离开时感情激动,累发之于吟咏。其背景与作者写的一首诗《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相同。
相关诗词
-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
-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南船正东风,北船来自缓。江上相逢借问君,语笑未了风吹断。闻君携伎访情人,应为尚书不顾身。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恨我阻此乐,淹留楚江滨。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乘兴嫌太楚,焚却子猷船。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
-
楚吟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忽见君新句,君吟我旧篇。见当巴徼外,吟在楚江前。思鄙宁通律,声清遂扣玄。三都时觉重,一顾世称妍。排韵曾遥答,分题几共联。昔凭银翰写,今赖玉音宣。布鼓随椎响,坯泥仰匠...
-
八月六日与僧如展前松滋主簿韦戴同游碧涧寺赋得扉字韵寺临蜀江内有碧涧穿注两廊又有龙女洞能兴云雨诗中喷字以平声韵
空阔长江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岩扉。
-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题江寺兼求药子
隋朝旧寺楚江头,深谢师僧引客游。
-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
楚江复为客,征棹方悠悠。故人悯追送,置酒此南洲。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违此乡山别,长谣去国愁。
-
江行无题一百首
...客,今年未得归。【其二十五】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其二十六】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只知秦塞远,格磔鹧鸪啼。【其二十七】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鹭鸶虽有伴,仍共影双飞。【其二十八】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有村知不远,风...
-
题亡友江畔旧居
寥落留三径,柴扉对楚江。蟏蛸集暗壁,蜥蜴走寒窗。松盖欹书幌,苔衣上酒缸。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