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两汉〕
秦王(1)使(2)人谓安陵君(3)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4)安陵,安陵君(3)其(5)许寡人!”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2),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3)敢易!”
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说(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谓(1)唐雎曰:“寡人欲以(2)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3),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而君逆(6)寡人者,轻寡人与?”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2)五百里哉?”
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怫然(1)怒,谓唐雎曰:“公(2)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1)之怒乎?”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1)。”
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曰:“此庸夫(1)之怒也,非士(2)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3);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4);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2)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6),与臣而将四矣(7)。若士(2)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9),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色挠(1),长跪(2)而谢(3)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4)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5)五十里之地存者(6),徒以(7)有先生也。”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小提示:刘向《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 作品别称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 作品出处战国策
- 文学体裁史传文
- 创作年代先秦
创作背景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相关诗词
-
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邀看园中新绿出所藏名酒意甚乐之次日捉笔和渊明先生饮酒诗数篇与索一樽独酌会雨窗无事
小儒各标榜,百伪无一真。圣人虽复起,难使醨酒醇。竺乾天人师,日月万古新。法像自东汉,翻译盛西秦。晶晶第二月,扰扰虚空尘。当时广长舌,论说亦已勤。众生日蚩蚩,苦乐从冤亲。彼海亦有岸,何人独知津。从来解义趣,涕泣常沾巾。醉中逃禅客,恐非三乘人。
-
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邀看园中新绿出所藏名酒意甚乐之次日捉笔和渊明先生饮酒诗数篇与索一樽独酌会雨窗无事
东海有贫士,本非希世姿。独立龙门桐,百尺无旁枝。中含宫徵音,其外则无奇。弃置沟渎中,屈辱无不为。犹然自偃蹇,麒麟安可羁。
-
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邀看园中新绿出所藏名酒意甚乐之次日捉笔和渊明先生饮酒诗数篇与索一樽独酌会雨窗无事
碌碌徇世务,笑语非中情。贪夫营刀锥,烈士徇声名。生人谁不死,愚者慕长生。何如饮醇酒,宠辱可不惊。岂云合大道,免使块垒成。
-
十一月二十日夜陪我公校阅所抄唐人绝句诗因拟作五首奉献·其一
姓字从头数,篇章爱好抄。唐朝人物盛,一一许神交。
-
送赵按察使
光芒使星动,客赋金陵行。老马解离别,迎风忽悲鸣。刀笔擅高识,霜台著芳名。昔来阳鸟集,今归春蚕生。折此河上柳,因之感多情。
-
上漕使
持节三千里,提封一十州。天文占使入,地上觉钱流。吏有言前信,农无赋外求。事投馀刃毕,政举大纲休。惠泽坤维润,威风井络秋。利源乾复溢,民瘼痼还瘳。德以柔刚济,材兼巨细收。道兴期变鲁,文盛拟从周。即给中台笔,行抛外计筹。孤生真自幸,微禄每容偷。未可长闲去,须为寸进谋。祗应青白眼,能为辨薰莸。
-
蓬州杜使君洪道屡称我于诸公闻之愧甚赋诗答谢之
去天一尺古蓬州,年来除守得胜流。渠家本是城南杜,诗律贤我三千筹。如此才高却解事,入眼人才皆可意。他邑犹分刺史天,片言每为将军地。故应怜我退无田,力相推挽令向前。傍人闻说皆抚掌,竹竿那使鲇鱼缘。
-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
新水才流一尺深,重来洗耳更鸣琴。画存粉墨多萧瑟,诗重玙璠几陆沈。日出潜鱼迷雪涧,夜閒羁鸟滑霜林。谪仙天宝遭离乱,长使英雄折寸心。
-
论语·8《泰伯篇》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
-
荀子·议兵
...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