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月夜
〔清〕
夜寒香界(1)白,涧曲寺门通。
夜晚寒气袭人佛寺如霜似雪,山泉如曲与寺门相连。
月在众峰(1)顶,泉流乱叶中。
月亮高悬在众多山峰顶,泉水冲刷着落叶响。
一灯(1)群动息(2),孤磬(3)四天(4)空。
一盏长明灯衬出万物俱息,孤独的击磬声弥漫四方天空更显得空寂。
归路畏逢虎(1),况闻岩下风。
归途害怕遇到老虎,况且听到岩石的风声。
小提示:厉鹗《灵隐寺月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灵隐寺月夜》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五言律诗。这是一首描写杭州灵隐寺月夜景色的诗歌。首联写了诗人初到灵隐寺的感受,秋叶入山,寒气袭人,山谷和佛寺都沐浴在白光中,冷泉叮咚,别有一番幽意。颔联写了山间的景色,月亮高悬,流水清晰,一片沉静。颈联写寺院,勾勒出灵隐寺一带的环境,一盏明灯散发微光,衬托四周的静,孤独的磬声弥漫天空。尾联写归途,诗人畏惧老虎,在山路上闻风色变。全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 作品出处宋诗纪事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灵隐寺月夜》此诗写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其时作者馆于杭州汪氏听雨楼。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东南麓,背靠北高峰且面朝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这首诗将月下灵隐写得清空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