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诗二首·其二
〔两汉〕
浩浩(1)长河水,九折(2)东北流。
黄河的流水,浩浩荡荡,屈曲九折流向东北。
晨夜赴沧海(1),海流亦何抽(2)。
它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直奔沧海,而沧海横流又有巨大抽引力,使黄河水流无法停歇。
远适(1)万里道,归来未有由(2)。
远行万里,不知归期。
临河累(1)太息(2),五内(3)怀伤忧。
登临大河,只能一再叹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乡思,充满了悲伤和忧虑。
小提示:应玚《别诗二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别诗二首》是汉末文学家应玚所作的组诗作品。这二首五言皆是抒发行役思乡的离愁别绪。与建安其他诗人作品相比,显得含蓄内在些,更富于和雅的文士气。《别诗二首》虽非激昂不平之体,但仍然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慷慨苍凉的人生悲歌。全诗感叹自己飘零的身世,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人生的无限眷恋和对家乡故土的真切思念。同时,诗中萦绕着一种感叹人生如长河之水、流逝不返的忧伤。诗风平淡自然,清新无奇,完全是诗人真情实感的自然吐露。
- 作品出处全魏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风
- 创作年代东汉末年
创作背景
该诗为离别故乡,亲友分手,作于临河的途中。作于何时难以考察,不过从曹植《送应氏诗》可以得到一点启发。黄节考证曹植《送应氏二首》作于汉建安十六年,随曹操西征马超,道过洛阳,送应氏北游,送别赋。应玚在《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中说,“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曹丕任五官中郎将亦在建安十六年,由此可推知应玚北游至邺城,投奔当时留守的曹丕。曹操于建安十七年正月回邺城,十月东征孙权,应玚从征,所以说“今冬客南淮。”那么这首别诗即是写于建安十六年,与曹植送别诗为先后之作,以此别诗答曹植。
相关诗词
-
闰中秋谒翁叔平先生,归后俞调卿以所和诗见示,依韵奉简二首·其二
催诗小雨入城来,座上欣瞻霁色开。未拟围棋输别墅,且从初服赋天台。遣愁应有《高僧传》,望古宁无国士才?欲傍层楼事宏景,西山猿鹤莫相猜。
-
望月婆罗门引清明后醉书于史氏之别墅二首·其二
...花风起却添衣。满庭红雨霏霏。独倚绳床微叹,此意竟谁知。怅西园转眼,翠幕成围。事无我违。觉四十九年非。便好忙开蒋径,细和陶诗。风流巳置,抚遗编、三叹赏音稀。人不见、弦断朱丝。
-
别诗二首·其二
时人受气禀阴阳,均体乾坤寿命长。为重本宗能寿永,因轻元祖遂沦亡。三宫自有回流法,万物那无运用方。咫尺昆仑山上玉,几人知是药中王。
-
俞居易阁学挽诗二首 其二
奕世论交地,红花巷陌春。扬雄一区宅,晏子百年邻。游倦归相踵,身闲意更亲。那知从此别,老泪损天真。
-
又中秋诗二首·其二
烟清露冷月明中,无古无今此夕同。大地山河归影里,白银宫阙上天东。人情可是随时别,酒盏真堪对影空。来岁相逢应更好,丹梯高处独乘风。
-
晚行竹林兄弟相率赋诗二首·其二
碧竹侵云一万竿,挟书时此共盘桓。湘沅见说官期逼,预惜朋游别去难。
-
拟李陵录别诗二首·其一
微云何澹澹,星汉灿以明。携手步广除,泪下如散霙。征马临岐路,徒御多抗旌。方当万里别,能不叙平生。与子同一体,盘石纫芳蘅。芳蘅自有时,盘石徒纵横。一朝两决绝,何能复合并。愿托子怀袖,因风驰我情。
-
拟苏李别诗二首·其一
双鸟辞南枝,翩翩投北林。缱绻长相依,岁月日以深。一鸟浩南飞,相顾怀悲吟。徘徊不忍别,望望独伤心。伤心云如何,道远力不任。相从惮罗网,相失沾衣襟。关河限南北,渺渺烟霜沉。如逢北归翼,毋忘汉上音。
-
仙山诗二首·其二
石软如香饭,铅销似熟银。蓬莱暂近别,海水遂成尘。
-
别诗二首·其二
三月桃花含面脂,五月新油好煎泽。莫复临地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