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望江赠荀丞
〔南北朝〕
旅人乏愉乐,薄暮(1)增思深。
飘泊他乡的游子本少愉悦,今又值黄昏,感物伤怀更添愁思。
日落岭云归,延颈(1)望江阴(2)。
日落西山,云彩也急急地回归山岭,游子不由得翘首眺望江南故乡。
乱流(1)灇(2)大壑(3),长雾(4)匝(5)高林。
无数条水流正杂乱地向巨大的长江汇合聚拢,夜雾弥漫开来,笼罩着两岸高大的林木。
林际无穷极(1),云边不可寻。
无边无际的森林向天边延伸不见影踪。
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
只见空中一只孤鸟飞过,鸟鸣传向远方。
推(1)其感物情(2),则知游子心。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象到游子此刻的心情。
君居帝京内,高会(1)日挥金(2)。
你居住在京城,每日挥金盛宴。
岂念慕群客,咨嗟(1)恋景沉(2)。
怎么能想到客居他乡的我,面对夕阳正在长吁短叹呢。
小提示:鲍照《日落望江赠荀丞》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日落望江赠荀丞》是南朝宋诗人鲍照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诗的前四句是说,诗人在江北孤身流浪,了无乐趣。日落薄暮时分,愁思倍增。引领南望,思念起生活在京城中的友人。“乱流”以下八句,写诗人遥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感。最后四句是诗人的一番想象:我在孤寂中所思念的友人,眼下正在城中与众人挥金作乐,早巳把我忘了。诗以激昂风韵,描绘了日落望江所见之乱流注壑、雾绕高林,孤鸟远翔等薄暮景象,表露了对旧友“方当得意不念旧交”的怨怼。全诗辞藻细致繁复,色彩鲜明艳丽,笔法健峭,句式多变。
- 作品出处谢灵运鲍照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南朝宋
创作背景
《日落望江赠荀丞》这首诗当为鲍照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作客江北时所作(一说这首诗作于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鲍照由秣陵令转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次年,因获罪而被解职。此后一段时间内,鲍照流浪于长江北岸,作此诗以赠其友尚书左丞荀万秋,希望荀万秋能同情他身在异乡,又值辞任去职的困境,予以垂顾提携。
相关诗词
-
望江南·其二
江南好,城上正啼乌。少妇每题罗唝曲,游人偏爱莫愁湖。襞锦寄书无。
-
望江南·江南好家住在横塘
江南好,家住在横塘。曾系画船曾系马,也栽黄竹也栽桑。十二曲回廊。
-
望江南·江南好梦里说秦淮
江南好,梦里说秦淮。歌扇底翻灯影出,酒船头载月明来。扶醉踏青回。
-
姚江赠同年施明府檗斋
与君惜别且八年,一旦牵丝蕙江浒。千里棠阴东粤移,令我豁然消烦暑。浙东列城虽?小,风俗由来拟邹鲁。姚州更钟光岳灵,嵯峨三儒踵接武。烛湖先生杨袁流,本心之传开系谱。光光文成真天人,拈出斗杓扫榛芜。梨洲克绍蕺山绪,九流百家互参伍。此外人物尚如林,前光后辉难悉数。吏斯邦者岂偶然,漫容俗物恣莽卤。适从何来得有君,经术世务妙茹吐。君家世德重宛陵,旧与浙学同门户。我生瓣香愚山集,硕为执鞭惭惰窳。当年大用虽未竟,至今遣爱苗江楚。发抒固应在后人,此日牛刀宁小补。昨过衙斋窥插架,万轴牙签群玉府。公馀正不废讨论,仕学何曾相龃龉。...
-
江南曲八首·其二
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春洲惊翡翠,朱服弄芳菲。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锦帆冲浪湿,罗袖拂行衣。含情罢所采,相叹惜流晖。
-
同长安君钟山望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馀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
戏赠育王虚白长老
白云山顶病禅师,昔日公卿各赠诗。行尽四方年八十,却归荒寺有谁知。
-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尔情深巩洛,予念返渔樵。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
赠李若诗
初发清漳浦,春草正萋萋。今留素浐曲,夏木已成蹊。尘起星桥外,日落宝坛西。庭空野烟合,巢深夕羽迷。短歌虽制素,长吟当执圭。寄语当窗妇,非关惜马蹄。
-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月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