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南征蛮诗
〔唐〕
圣人赫斯怒(1),诏伐西南戎。
君王勃然大怒,下诏讨伐南诏。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在严肃、宏伟的朝廷之上,冷静沉着的节度使气魄雄浑。
遂令感激士,得建(1)非常功。
于是让感激而奋发有为的志士,得以有建立非常功业的机会。
料死不料敌(1),顾恩宁顾终。
此去自量必死而不计较敌兵的众寡强弱,为顾念皇恩,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结局。
鼓行天海(1)外,转战蛮夷中。
军队在战鼓声中,开赴洱海之外,辗转奋战于夷蛮之地。
梯巘(1)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所攀越的大山,只有善高飞的鸟儿才能飞越,一路上横穿森林,行经毒虫出没之所。
鬼门(1)无归客,北户(2)多南风。
自古以来前往鬼门之南,没有人可以活着回来,南蛮之地,多是刮着南风。
蜂虿(1)隔万里,云雷随九攻(2)。
南蛮军队虽远隔万里,但我军还是寻找到他们的主力,并发起多次攻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水军破浪前进,陆军在群山之间的开阔地带进击。
饷道忽已远,悬军(1)垂欲穷。
运输粮草的通道日渐遥远,孤悬的军队形势口见窘迫。
精诚动白日(1),愤薄(2)连苍穹。
战士们的精诚杀敌之心感动了上天,出现了白虹横亘红日之景;愤懑郁结直连接着苍茫的天空。
野食掘田鼠,晡(1)餐兼僰僮(2)。
完全断粮后,战士们只能掘田鼠为食,甚至发展到食人肉的悲惨境况。
收兵列亭堠(1),拓地弥西东。
于是只能收拾残兵建筑防御的岗楼,开拓疆域我们已经竭尽所能。
临事耻苟免(1),履危能饬躬(2)。
面临危难耻于苟且偷生,身陷险境,仍能整饬其身,端正其心。
将星(1)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李宓在将星的庇护下,脱离险境,在一片昏暗、模糊的天色中撤离边境。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1)。
回来后人们在长安道上欢迎其归来,君王在皇宫中召见嘉奖。
廉蔺(1)若未死,孙吴(2)知暗同。
就好像廉颇和蔺相如珠联璧合,又如孙武和吴起的智谋重现。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我们相逢之时,交谈之中颇感意气相投。
小提示:高适《李云南征蛮诗》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李云南征蛮诗》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写李宓征南诏之事,称赞了战士们在战争中不顾自身安危慷慨激昂的感人举动及为国赴难的英雄气概。全诗语言豪壮,荡气回肠,所描述山穷水尽的情形,所歌颂战士们无所畏惧的气概,足以警戒世人,发人深省。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创作年代753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四月。高适于前一年冬天随哥舒翰入朝,此时仍在长安。根据诗前小序可知:天宝十一载(752),杨国忠奏请由李宓出征南诏。此战异常艰苦,转战行程达数万里之遥。几经周折,李宓于天宝十二载(753)四月回到长安,向诗人自述其征战之苦,诗人为之感动而作此诗,描述战争的艰苦,歌颂李宓的战功及其与杨国忠将相和之美。关于李宓征南诏事,史书多有记载,出入较大。所谓南诏,据《旧唐书》记载:“南诏蛮,本乌蛮之别种也,姓蒙氏……蜀时为诸葛亮所征,皆臣服之……高宗时来朝……武后时来朝。”可见,南诏自三国后,一直臣服于中原王朝,相安无事,直到天宝七载(748),云南太守张虔陀因“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时“遣人骂辱之,乃密奏其罪恶”,首先挑起边境事端,造成连年烽烟。“十二载,剑南节度使杨国忠执国政,乃奏征天下后兵,俾留后,侍御史李宓将十余万,辇饷者在外,涉海瘴死者相属于路,天下始骚然苦之。宓复败于大和城北,死者十八、九。”至于李宓本人,据《旧唐书·本纪第九》所载“为阁罗凤所擒”。而《新唐书·本纪第五》则曰“死之”。关于战后,《资治通鉴》曰:“杨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中国兵讨之,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所以唐征南诏是不义之战,给南诏带去灾难,也导致唐军几十万人死亡。具体时间上,史书记载与此诗序文都有出入,或许是李宓自述时,多有闪烁其词,有所隐瞒,导致高适不明真相,写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送李泰发吏部赴官阳朔·其二
阳朔溪山冠百蛮,羡君远宦得跻攀。声名已落寰区内,忠信自行夷貊间。山作剑铓攒峻拔,水如罗带巧回环。此生又作南征计,好把轻绡寄一斑。
-
繁台院阁饯沈子之云南拜怀刘子二首·其一
斗酒重阳后,危楼万里前。停云忽蔽地,起鹤故横天。斜日留倾盖,疏花影别筵。忍看骢马使,遥向碧鸡边。
-
道先游仙都至李尊师故居见余早岁题赠拙句存于屋壁辄寄四韵重相叹赏谨有赓酬
仙李枝条万国分,陇西旧望道家孙。曾经二十载还往,忽过七千馀晓昏。人落九泉无可奈,诗存古壁更休论。困穷辞气君偏爱,太息南征返北辕。
-
得张无名雁字诗书此报之
衡阳坐叹无来雁,有客偏传雁字诗。黄菊东篱谁共醉?碧云南国重相思。关山千里书归后,梁月三更梦破时。欲寄幽兰临楚水,湘灵瑶瑟不胜悲。
-
为刘漫翁老人赋云月高斋诗
嵇康遇王烈,幽愤竟莫摅。我今识漫翁,转欲与世疏。况闻高斋胜,云月随卷舒。息深固以踵,道集其惟虚。一朝破生死,直到心地初。嗟我觉既晚,尚收废弃馀。疑翁乃真契,百里纡柴车。谓我骨本好,误落尘寰居。已障不自解,顾遣他人除。稽首谢至言,田荒始知畬。虽微跪履敬,脱粟荐霜蔬。翁早涉文史,雅意追严徐。中睹世路恶,纷纷臭如帤。回光述鸿宝,妙解超堪舆。启钥借我读,恍梦犹华胥。匪惟见异人,乃复得异书。穷途有良遇,喜极还欷歔。居然困缰锁,阻造焦生庐。后会岂无日,碧霄揽霞裾。不见垂天翼,变化本鲲鱼。
-
次近复兄送伯发侄南征三首·其三
高著凭君肯让先,行旌南指卜星躔。三年磨砺功由己,八月泥金信自天。文贵碧鸡堪刮目,岁逢玉兔好仔肩。衣裳试整新罗绮,释褐从教似蜕蝉。
-
无题戏赠胡南征·其二
鲛绡帐子太轻盈,添炷兰膏一倍明。低语问郎乡与贯,两人同籍是南京。
-
送张杜鹃从军云南·其二
蛮荒埋首屈经生,投笔从军壮此行!戎马仓皇争武汉,飞鸿迢递梦昆明。半生肝胆缘何热?一掷头颅岂为名!浪迹江湖惊岁晚,留君不住若为情!
-
冷子示关中友人赠诗且索予作赋此以赠
...,襟带山河雄百二。名贤大儒每挺出,吾道苍茫实攸寄。峥嵘馀气未肯伏,有时更出英雄辈。多君壮年多壮游,锦囊古剑临清潜。一康三李假光怪,太华终南泄灵秘。我行海内十有八,老马风尘消故智。迄今关雁起秋风,把酒危楼辄西睇。
-
怀张自南
每当同拜仍同事,何独君今使秣陵。寇折底烦韩吏部,作书那数李阳冰。新诗我谓参军比,短貌人呼主簿朋。试看明年降虏策,定期六月见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