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中秋
〔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2)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3),乘鸾来去(4),人在清凉国(5)。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6)。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1)?便欲乘风,翻然(2)归去,何用骑鹏(3)翼。水晶宫(4)里,一声吹断横笛(5)。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小提示:苏轼《念奴娇·中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念奴娇·中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景,既有实景,又有想象,热情赞咏了月光的美好和月宫的迷人。下片着重抒情,流露出词人对美好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词中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月宫世界,真切动人,似实似虚,惹人遐思。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念奴娇
- 创作年代1082年8月15日
创作背景
《念奴娇·中秋》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中秋之夜,时苏轼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属于戴罪管制。
相关诗词
-
念奴娇·中秋
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轮寒璧。桂魄扶疏光照耀,尘界都成银色。万象森罗,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风高露重,井梧湿翠时滴。谁信鹤发婆娑,鄮峰真隐,对影为三益。虎绕龙蟠丹就后,一颗清辉的国。不养银蟾,不关玉兔,到处无亏蚀。三千行满,也能飞上璇极。
-
念奴娇·中秋舟泊夏镇,与同舟人小饮
扁舟此夜,看天边、又是月圆时节。万里浮云都卷尽,高涌一轮孤洁。有客无殽,有殽无酒,那得开胸臆。青帘摇漾,青铜沽尽三百。人间美景良辰,人生有几,何事轻抛掷。花自有开还有谢,月亦有圆还缺。富贵何时,少年易去,如水流无息。颓然便醉,醒来东望将白。
-
念奴娇·中秋
风清籁静,小庭空、一缕篆烟浮绿。绕砌寻行千里度,明月今宵才足。憾叶声轻,鸣檐韵急,风戛琮琤玉。清光可饮,不须重劝醽醁。遥望桂影婆娑,欲寻修斧,斫此无情木。云外一枝空在眼,玉宇琼楼谁属。对此茫茫,无穷旧恨,依旧填心曲。夜凉无寐,半窗瘦影横竹。
-
念奴娇·暮秋即事
飘残疏雨,又秋光九十,匆匆过半。庭竹萧萧枫染绛,小院帘栊低捲。几点蛩声,数行鸿字,九畹芳兰绽。西风吹老,眼前秋色清浅。一派暮景苍然,当时宋玉,偏自多愁感。谁解秋深幽意好,别有赏心无限。况届题糕,一城风雨,蚂绿螫黄满。寒英频摘,短篱又泛金盏。
-
念奴娇·新秋日李笠庵招枕楼醉赋
一楼枕水,记前时曾醉,绿阴深处。井砌梧飘秋又到,嫩凉吹上衣袖。诗涤尘凡,酒浇块垒,河山入樽俎。波涛滚滚,高唱大江东去。浪游濯锦溪头,莼鲈风起,几度谋归计。金玉文章泥土贱,时局艰难如许。故友殷勤,行窝安乐,留我天涯住。初三眉月,照踏城南旧路。
-
念奴娇·炎精中否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
-
念奴娇·圣节进酒词
龙飞九五,记虹流电绕,天开华旦。万宝成时秋正好,四海皇皇枕奠。教雨仁风,声名文物,允协斯民愿。途歌里咏,太平今日真见。遥想禹子汤孙,尧臣汉相,拂晓班如剪。万国衣冠同拜舞,春满九重宫殿。湛露恩隆,南山庆远,处处须新宴。瞻天望圣,玉卮万寿遥献。
-
念奴娇·题钓台
扁舟夜泛,向子陵台下,偃帆收橹。水阔风摇舟不定。依约月华新吐。细酌清泉,痛浇尘臆,唤起先生语。当年纶钓,为谁高卧烟渚。还念古往今来,功名可共,能几人光武。一旦星文惊四海,从此故人何许。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天低云淡,浩然吾欲高举。
-
念奴娇·疏眉秀目
疏眉秀目。看来依旧是,宣和妆束。飞步盈盈姿媚巧,举世知非凡俗。宋室宗姬,秦王幼女,曾嫁钦慈族。干戈浩荡,事随天地翻覆。一笑邂逅相逢,劝人满饮,旋旋吹横竹。流落天涯俱是客,何必平生相熟。旧日黄华,如今憔悴,付与杯中醁。兴亡休问,为伊且尽船玉。
-
念奴娇·江州访王行人精舍
欲问幽人,何处寻紫陌,红尘城市。梧竹阴间见数亩,芳园一泓流水。室贮赪霞,窗含绣岭,遥忆彼中是。入门长揖,只诧客何来此。拂袖便据胡床,满目酬接,有东西图史。喷玉鸣泉声㶁㶁,曾几临之洗耳。栽菊待餐,艺兰充佩,事事遗芳滓。暂然辞去,即看咫尺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