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
石头城(1)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2)。指点六朝形胜(3)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4)。一江(5)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一片空旷。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寂寞避暑离宫(1),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2)。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4)前,繁华(5)镜里,暗换青青发(6)。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7)!
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小提示: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是元代词人萨都剌所写的一首词。该词全篇以写景为主,将眼前的山川风物与想象中的历史场景糅合起来,使实景与闪回镜头相交错,以昔日的繁华激荡对比今时之萧条荒凉,突现出江山依旧、人事沧桑的主题。
- 作品出处全金元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念奴娇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词人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在金陵各地游玩时,见古迹依稀,往事萦怀,诗情时涌,留下了不少有关金陵的诗、词,《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本篇只是其中的一首。
相关诗词
-
大雪再次东坡韵·其一
丰年呈瑞看秾纤,举手寒威入袖严。不独铺云能作海,果然扫土便成盐。凤池学士冰山倚,貂帽郎官狗尾檐。乘与东坡舒望眼,惊看马耳没双尖。
-
五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其一
风前密密复纤纤,威发枝头夜更严。始信梁园多白燕,应知北地少红盐。充肠旧种长腰芋,暖脑新兴厚帽檐。怪杀天公能戏谑,梅花开满万松尖。
-
八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其一
东风出地草纤纤,冬令重行咤转严。青帝新翻名玉戏,仙家旧酿有金盐。画中蛱蝶飞盈座,笛里冰花落满檐。梓泽莫夸鲜韭美,篱边笋巳透春尖。
-
七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其一
瑞叶纷飞太不纤,卜晴须问蜀城严。已倾旧酿屠苏酒,谁奏新声刮骨盐。招隐门应开小径,寻梅车定驾长檐。少陵诗更添佳兴,万点山如玉笋尖。
-
六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其一
一夜西风雪满岩,棱棱天地气森严。黄河冰定连清济,赤甲山应混白盐。露指不堪寻败屦,山头无奈碍低檐。明朝拟上丰年颂,大剑长鎗避笔尖。
-
三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其一
风前随与自秾纤,三爵醺然便解严。吕叟自夸诗有蝶,东坡不叹食无盐。平铺山径全埋路,冻断钟声不出檐。塞上昭君应从猎,马头花簇锦靴尖。
-
八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其二
枝头声已变春鸦,却闭行窝驻小车。惨淡山呈荆浩画,缤纷天雨曼陀花。赋成授简谁为客,酒熟当炉即是家。徙倚南荣看北皦,老樵径滑倚柴叉。
-
秋日游飞来寺次东坡韵
混沌初开辟,天河透此湾。峡静翠含滴,岩幽花放颜。我来登绝顶,醉抱明月还。秋色浓留客,松涛夜拍关。云横天作盖,叶落风满山。不问今来古,疑非人世间。阴晴归定罄,泉石动仙环。朝暮行...
-
同诸子游梅花村次东坡韵
水帘洞过梅花村,耿耿历历空山魂。素衣玄佩不可见,风吹梦断人黄昏。久荒松菊谢良友,寻遍山川皆故园。叹息炎凉何处少,此间气候冬常温。归云僧共夜灯寂,落日坐待朝光暾。仙姑已去酒田在,万树花飞守洞门。独立高原令人醒,空中天语如闻言。徘徊吊古浑多事,且醉神湖白石樽。
-
归雁亭次东坡韵
平时何惮不成归,犹向亭前送雁飞。弱羽可堪缯缴密,寒沙那得稻粱稀。燕吴真恐音书绝,城郭犹疑今古非。若为哀鸣相原野,依随岂惜共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