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途归石门旧居
〔唐〕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是难以抑制别离时的伤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就要告别您扬帆而去,离魂正萦绕着春郊的树丛。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1)国士(2)恩。
此时我心中的郁结有谁知晓呢?真是有愧于当初承受您对我以国士相待的恩情。
云物(1)共倾三月酒,岁时(2)同饯五侯(3)门。
为赏春我们一起在春城三月畅饮,每当迎接节候,我们一起接受王公贵族的宴请。
羡君素书(1)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我常常羡慕您案上摆满素帛道书,那上面的朱字与素帛就像云霞在空中相映。
余尝学道穷冥筌(1),梦中往往游仙山。
我也曾为学道而钻研道经与学仙,往往梦中都在仙山上游行。
何当脱屣(1)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总盼着有一天会得道解脱而玉,进入那壶中别有日月的仙境。
俛仰(1)人间易凋朽,钟峰(2)五云在轩牖(3)。
人生本来短暂,如花一样易于凋零,又如同这窗前钟山上的白云,飘忽聚散不定。
惜别愁窥玉女窗(1),归来笑把洪崖(2)手。
前次伤别是您去嵩山玉女窗访仙学道,归来时我兴奋地对您这洪崔仙子握手相迎。
隐居寺,隐居山(1),陶公(2)炼液栖其间。
隐居山,隐居寺,那里曾留下陶公当年炼丹修行的踪影。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当初我诚心诚意地攀登在那里,顿时觉得心旷神抬,恬然清静。
数人不知几甲子(1),昨夜(2)犹带冰霜颜(3)。
那里一些人己长寿得说不清自己的年龄,一个个肌肤如冰雪,还带着处子的面容。
我离虽则岁物(1)改,如今了然失(2)所在。
自从我离开那里,一年年的发生了变化,但今天我还是能够将那一木一石辨清。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1)乐客(2)遥相待。
莫要悲伤今天的相别不能尽欢,我预料那里自有诗酒为东的朋友对我远接高迎。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石门就像《桃花源记》里描写的那样,到处是溪水绕着桃花。我要访问的人家也是不知有汉,有唐,更不知世间的情景。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不知从那里弄来的鸡肉、猪羊招待我,人家周围是一片片桑麻丛生。
翛然(1)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2)又复远。
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世外,有时又骑弯驾鹤,不知道他们的游踪。
何必长从七贵(1)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何必整天和那些权贵们打交道呢?费心巨力,即使能聚万贯家产也是徒劳无用。
挹(1)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告别您,长相思,往日的欢聚就像云散雨停。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要想知道我在此别离时心情有多悲伤,您可以看看那傍晚的杨柳在春风中依依舞动的情景。
小提示: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下途归石门旧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别情,显示了李白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受道家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诗分三段:第一段回忆了他和友人在越中和长安的生活与友谊,第二段写重游旧地及重逢老友的亲切感受,第三段写诗人认识到求仙学道和追求荣华富贵的虚幻。全诗写得清新脱俗,富于浪漫主义特色。郭沫若对此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4年
创作背景
《下途归石门旧居》这是一首写离别之作。王琦注:“题下似缺别人字。”此诗一说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春,时李白寓居金陵而往游石门;一说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时李白病居当涂,尝游横望山。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认为此诗为李白逝世之年与吴筠诀别之作。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则认为是李白别其友人元丹丘所作。
相关诗词
-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
寻君石门隐,山近渐无青。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云低收药径,苔惹取泉瓶。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
-
送李垣先辈归嵩少旧居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君于此地行,独以寻春色。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狂歌罢叹息。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
归海上旧居
乡路绕蒹葭,萦纡出海涯。人衣披蜃气,马迹印盐花。草没题诗石,潮摧坐钓槎。还归旧窗里,凝思向馀霞。
-
辑陶句送胡仲方东归四首·其三
万族各有托,吾亦爱吾庐。谁言客舟远,归子念前途。晨夕看山川,相将还旧居。斗酒聚比邻,再喜见友于。念彼穷居士,门庭日荒芜。
-
送致政大夫伯常自洛抵襄归郢中旧居续赋诗拜送
投?全家住白云,地幽鸡犬亦无尘。新成元结垂柏翠,旧有渊明漉酒巾。汉上更须呼水镜,郢中疑复继阳春。归帆见说如云去,梦断江湖一钓纶。
-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三
平生心怀济时术,百未一施空叹息。庭闲昼永僧至门,心回酒醒月窥隙。东方先生语开闭,投骨心知致群吠。千金珠在九重渊,傥能得之必龙睡。
-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二
脱梏宁知缚禅律,但欲闭门长不出。死祸平生九蹈之,痛恨防身苦无术。此言了如意在弦,此心烱如月临泉。山中乐可骄稚世,一榻暑风清昼眠。
-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一
北去忧如会渑口,危甚相如跪瓦缶。南归喜胜脱鸿门,那恤范增撞玉斗。筠溪野寺邻新丰,亦与丛林鱼鼓同。悬知他日君念我,定作少陵寻赞公。
-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四
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
-
送日上人归石门
三界无家谁适从,大千俱集笑谈中。江南湖外梦到晓,宴坐经行月运空。狐死怀生正丘首,鸟栖知暖择南风。石门今日名天下,想见沿崖一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