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宋〕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稍(1)闻决决(2)流冰谷(3),尽放青青(4)没烧痕(5)。
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数亩荒园(1)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2)。
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1)。
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小提示: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乍见的初春种种景象,有声有色,又纯是乡野风光。同时在日常生活情形的叙述中,表现了贬斥生涯里友情带给他的温暖。篇末回忆去年贬来黄州途中“细雨梅花正断魂”的况味,痛定思痛,于平静中透出辛酸。全诗自然天成,情意深厚。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080年
创作背景
苏轼的好友陈慥(季常)隐居于岐亭,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他们经常互访,苏轼这次往岐亭也是为访陈慥。潘、古、郭三人是苏轼到黄州后新结识的友人,潘指潘丙,字彦明,诗人潘大临之叔。古指古耕道,通音律。郭指郭遘,喜好写挽歌。他们三人对贬谪中的苏轼帮助颇大。苏轼《东坡八首》之七说:“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家有一亩竹,无时客叩门。我穷旧交绝,三子独见存。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飧。”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赴黄州贬所途中,过春风岭,正是梅花凋谢的时候,曾作《梅花二首》;过岐亭,遇故友陈慥。这次去岐亭访陈慥,正好时隔一年,景色依旧,想到前一年的凄凉境况,苏轼感慨万端,写下了《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这首著名的诗篇。
相关诗词
-
正月二十日雪
东皇弭节未多时,忽作漫空六出飞。商略田功兴嗣岁,翕张天巧惜阴机。麦才覆土欣苏醒,梅久烘晴稍发挥。萧寺掩关终日卧,忍寒不著兽红围。
-
书癸未二月十九日事
正月二十雷击人,却脱岑牟汗如雨。后先大地皆冻裂,白日阴森一百五。
-
十月二十日买菊一株颇佳置于郡斋松竹之间目为岁寒三友
三百青钱一株菊,移置窗前伴松竹。鲜鲜正色傲霜性,不逐重阳上醽醁。谁云既晚何用好,端似高人事幽独。南来何以慰凄凉,有此岁寒三友足。
-
五月二十日闵雨
仲夏百谷长,中沐群龙分。此邦得何龙,行天莫辞勤。愿于呼吸间,山川走风云。亟下霈然泽,救我心如焚。
-
十月二十日作
...无复及吾亲。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
三月二十日朱本固园中牡丹二百余朵
沉香亭畔方移种,已见黄尘动地来。幸有爱花朱处士,至今留得百枝开。
-
九月二十日游桃源寺
东溪缭绕黄花国,西崦纵横白酒家。谁道桃源解迷路,与君平步到烟霞。
-
庚午正月二十九日予值消寒第七集赋此
...投李恒报玖。建安善刀藏,终推才八斗。叔重词吐经,绝妙肖齑臼。南郭斗垒酣,精神尤抖擞。昆仲说笏山,屠龙足抗手。吴越本世家,文章为渊薮。峥嵘二少年,下走亦却走。觥觥大集行,各自见抱负。明日中和节,杀青将开首。选政属东山,名山期同寿。诸君李杜才,珠玉不...
-
丁丑八月二十日与弟侄辈泛太湖将游石蛇山舟发微雨既而雨大作抵消夏湾蔡九逵舍宿明日雨又作游兴索然乘便风而还至家则日出皎然矣为
载酒张帆信所如,青山含雨转模糊。蛇丘咫尺翻成远,夏渚消摇可作疏。世事无端还自笑,秋阴有像若为图。始知白傅真堪羡,五宿澄波皓月湖。
-
九月二十日率赵彦和王平叔刘谊夫游栖岩寺彦和有诗次其韵
...,一顾销百忧。野性不受羁,思与麋鹿游。失脚名宦场,冠缨络人头。州家费经营,心轮日万周。遇阴求少息,此身等蜉蝣。颇闻西山佳,往作半日留。小径开宇宙,髣髴规神州。万象几席间,云烟渺沉浮。同来三益友,清逸诗家流。相期老岩穴,委质巢与由。吾庐有云溪,拂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