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
〔宋〕
适(1)与野情(2)惬(3),千山高复低。
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好峰随处改(1),幽径(2)独行迷。
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落熊升树(1),林空鹿饮溪。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人家在何许(1)?云外(2)一声鸡(3)。
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小提示:梅尧臣《鲁山山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 作品出处宛陵先生集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1040年
创作背景
《鲁山山行》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相关诗词
-
夏晚江行
行尽山头路,江空带夕晖。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萧散乌藤杖,轻鬖白苧衣。试呼垂钓者,分我半苔矶。
-
送许悟庵鍊师还云翠山兼寄山灵二首·其二
家近名山住亦稀,别来清梦转依依。愁生猿鹤花迷径,恨结松萝月上扉。青镜空悲游子鬓,红尘偏染仕人衣。凭君寄语山灵道,早晚抽簪向翠微。
-
亭山洞歌上周师七十生辰
岱宗西来未了青,结作秀山山似亭。亭坳石洞何窈窕,千峰万峰罗作屏。山翁少时隐山麓,数椽桃花源上屋。鹖冠凭几暮云生,牛角挂经春雨足。偶然随牒入燕城,博士惊传墨绶荣。赤县郎官原应宿,兰台循吏早书名。人间月旦吾何有,那能折腰为五斗。抛却河阳县里花,归来彭泽门前柳。山中回首隔风尘,绿发方瞳白袷巾。烟霞半结游仙侣,弧矢还逢献寿辰。此时凉飙入户牖,华轩松桂参差茂。有孙能采泽宫芹,有儿能致宜城酒。银河耿耿月上钩,座客谁者飞觥筹。同游门巷多苍藓,旧学生徒已白头。请翁拍浮莫辞满,人生七十古亦鲜。试探洞里玉函书,海水何时复清浅。
-
桃花岭图歌寿太宰杨梦山先生
...流水到人间。只道林中聊可住,芳菲又满咸阳路。扫尽玄都观里泥,栽成濯锦江头树。还将幅素写花源,半染山光半水痕。拂拭自疑真境近,不知春色在公门。君不见度索山前花落晚,千年一结条支卵。东方先生太苦饥,啖馀半核如金碗。又不见仙人子晋遨五城,白鹤朝骖海上...
-
寄隆虚岩行人
藤花小朵插军持,香篆轻烟袅袅移。山鸟不啼禅定处,池鱼偏集诵经时。风声入户松千树,月影临窗竹一枝。旧日寒山行道外,崖间叶上亦题诗。
-
陪一胡府冬日山行
笔床药灶趁霜晴,闲向山中乐宦情。亭傍疏林看石坐,径穿幽洞绕溪行。雁来红叶我容老,御爱黄花晚节清。烟澹凤城门欲掩,夕阳归路竹兜轻。
-
春晓山行
风扫连阴作快晴,瘦筇伴我出山扃。路从初日红边过,人在野花香里行。古木殊无趋世态,幽禽懒作弄春声。棕鞋踏遍山南北,只与白云相送迎。
-
山行
林梢初日弄阴晴,露浥溪花笑欲迎。涧暗只闻泉滴沥,山青剩见鹭分明。远峰忽转还如绕,险径徐行亦似平。莫谓诗成无与和,风篁也解作吟声。
-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
庄子·外篇·(13)山木
...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