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两汉〕
大道(1)之行(2)也,天下为(3)公,选贤与(4)能,讲信修(5)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故人不独(4)亲(1)其亲(1),不独(4)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2)、寡、孤(3)、独(4)、废疾(5)者皆有所养,男有分(6),女有归(7)。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货恶(1)其弃于地也,不必藏(2)于己;力恶(1)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3)谋闭(4)而不兴(1),盗窃乱贼而不作(2),故(3)外户而不闭(4),是谓大同(5)。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小提示:戴圣《大道之行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 作品出处礼记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西汉
创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相关诗词
-
虎丘陆羽泉埋没荒翳久矣高君尹长洲始命疏浚且作亭其上以表之予贺兹泉之遭也赋诗纪之
翠壑无声涌碧鲜,品题谁许惠山先。沈埋断础颓垣里,搜剔松根石罅边。雪乳一杯分沆瀣,天光千丈落虚圆。向来弃置行多恻,好谢东山悟道泉。
-
缓歌行
北溟有鱼,不知几千百里。化为大鹏,六月不飞。培风鼓怒,一徙天池。鸒斯区区,掉舌讥之。余容与于蒿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鄙夫睢盱,射雉争高。任公日入而不获,一朝而引戴山之鳌。矫矫淮阴,胯下相遭。起佐沛公,促项如蒿。何怪神龙,取笑蛆虾。未见海若,秋潦莫誇。人各有心,好尚舛差,恶用相加。莛乎撞钟,蠡乎测海,焉知多寡之门,大小之家。
-
对镜芙蓉二岭相望仅三十里高不知几百尺十步九折殆不啻蜀道之难也己卯孟秋沿檄过之仆夫告痡己亦罢极因成小诗
石镜宁堪对,芙蓉不是花。险中多虎迹,平处少人家。曲六蛇行迥,攲危鸟道斜。白云宜入望,不怕乱山遮。
-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七
...如烹小,流下时归沼。两不相伤,其德乃长。神鬼洋洋,降之百祥。两得所欲,其道乃笃。牝牡相浴,其人似玉。拱璧虽宝,不如此道。道维物奥,人宜德保。累土毫末,九层合抱。千里之行,足下非早。为大于细,图难于易。无为无味,乃无难事。修己以安,尧舜犹难。圣人无难,慈以胜...
-
再去温州蔡枳篱同年以诗赠行依韵答之己巳十一月初一日也
...已拙,兀奡身终轻。临歧重太息,此愿将无成。负气绝俗累,述穷学官清。一游误雁荡,三过别鹿城。问子大荆道,惶恐与丁令。新潮浃水长,自与人送迎。厌作海上沤,愿为幽谷莺,感子赠我言,我歌与子赓。各有文字累,往复劳仆伻。未信五恨彭...
-
三川言十数年前尝有一短帽骑驴之士半醉徘徊原上久之曰三川非昔时比矣恍惚失其人所在有收杜老醉游图者物色之知为杜之再来也予独鄙
君不见少陵有客字子美,三赋献罢胡尘起。招魂收泪谒行在,宁论家室三川里。云寒日淡剑阁深,翠华望断尘埃底。狼虎食人大道傍,回首妻孥须怖此。亦尝寄书问讯之,鲤鱼何在沧溟徙。晚年虽卜浣花居,心折秦云恨有馀。茯苓不御丹砂就,仙去还来纵目初。乾坤宿醉参横醒,且策...
-
期苏潜夫游玉泉竟月不至及至而余复以大人病疮归于其行也诗以讯之
江程才隔一牛鸣,人事参差奈此行。
-
陶不退以容城谕丁内艰归滇中至敝邑殇其令子遂瘗焉于其行也诗以送之·其二
十年尘土敝衣裳,瞥见昆池旧景光。无佛称尊鸡足老,与天孰大夜郎王。蛮娘乍隐溪花笑,番客遥怀瘴草香。秘药如山砂似镞,试探何处有仙方。
-
高台古树行为区茂对昆玉作其树先大夫手植也
此树生来如许久,闻道台成树已有。树根入土知几深,土面蟠根已半朽。暗想累台覆土时,根株著土一齐移。台高不改旧规格,树古年年发新枝。五马门前一径深,森森台畔表乔林。为言世远思培植,更筑崇基护绿阴。
-
大道帖
大道久不下,与先未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