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

韩愈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山石荦确(1)行径(2)(3),黄昏到寺蝙蝠(4)飞。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升堂(1)(2)新雨(3)足,芭蕉叶大栀子(4)肥。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言古壁佛画(1)好,以火来照所见稀(2)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铺床拂席(1)(2)饭,疏粝(3)亦足饱我饥(4)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静卧百虫绝(1)清月(2)出岭(3)光入扉(4)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独去无道路(1)出入高下(2)穷烟霏(3)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红涧碧(1)(2)烂漫(3),时见松(4)十围(5)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当流(1)赤足踏涧石(2),水声激激风吹衣。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如此(1)自可乐,岂必局束(2)为人(3)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嗟哉吾党二三子(1)安得(2)至老不更归(3)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小提示:韩愈《山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此诗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惠林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从黄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抒发了作者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记叙时由黄昏而深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是全诗主旨。全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其突出特点是运用了赋体的“铺采摛文”手法,气势遒劲,风格壮美,素为后人所称道。

创作背景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韩愈

韩愈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