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二
〔唐〕
夔府(1)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2)。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1)。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画省(1)香炉违伏枕,山楼(2)粉堞隐悲笳。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小提示:杜甫《秋兴八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此诗为其二,写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相关诗词
-
秋兴八首·其一
高楼一上思堪哀,水尽山空雁独回。万里关河迷北望,无边风雨入秋来。故人尺素年年隔,薄暮清砧处处催。徒有寒樽对花发,病怀愁绝共谁开。
-
秋兴八首·其四
蜀中形胜千年在,峡树江花照使袍。神女庙深虚暮雨,汉王台迥落秋涛。渔人东望沧浪阔,客子西来滟滪高。不见啼猿系舟处,风波遥夕梦魂劳。
-
秋兴八首·其五
汉水东驰入楚来,长沙秋望洞庭开。江清楼阁中流见,日落帆樯万里回。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湘南两度曾游地,惆怅烟花暮转哀。
-
秋兴八首·其六
秋来门巷少经过,日日幽怀对薜萝。一笑流光抛客路,十年归梦落渔蓑。沙边返照寒初敛,水上浮云晚故多。苦忆梁园辞赋客,黄河愁望渺烟波。
-
秋兴八首·其八
千年申国有提封,楚塞重关渺未穷。旧事秪看东逝水,高台不断北来鸿。连山落木萧条后,隔坐残花怅望中。正是平居多感慨,底须辞赋答秋风。
-
和张太一秋兴二首·其二
太行遥接帝王州,西北连山际海稠。鹤下静依仙馆夕,雁啼高挟塞垣秋。侧身天地浑如寄,偷眼风云总是浮。应笑白头京国里,长年百虑更千忧。
-
秋兴二首·其二
百虫感秋阴,入夜声更切。问尔苦何事,到晓啼不歇。盈庭不可止,蓊秽藏万穴。会是天使然,相将送凋节。
-
秋兴三首·其二
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传家产业遗书富,玩世神通醉脸酡。如许痴顽君会否,一毫不遣损天和。
-
和范待制秋兴三首·其二
睡脸馀痕印枕纹,秋衾微润覆炉熏。井桐摇落先霜尽,衣杵凄凉带月闻。佛屋纱灯明小像,经奁鱼蠹蚀真文。身如病骥惟思卧,谁许能空万马群。
-
秋兴三首·其二
故里依然一梦前,相携重上钓鱼船。尝陪大幕全陈迹,谬忝承明愧昔年。报国无成空白首,退耕何处有名田。黄鸡白酒云山约,此计当时已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