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春望
〔唐〕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2)拂岸斜(3)。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翠辇(1)不来金殿闭,宫莺(2)衔出上阳(3)花。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小提示:雍陶《天津桥春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天津桥春望》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天津桥畔红霞、烟柳的浓艳春色来映衬上阳宫里的寂寞、冷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后两句转写上阳宫前的寂寥景况,蕴涵着沉重的今昔之感。全诗语言自然,感情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唐代的东都洛阳,是仅次于京都长安的大城市。它前当伊阙,后据邙山,洛水穿城而过,有“天汉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即据此而闻名。天津桥一带,高楼四起,垂柳成阴,景色优美。唐朝前中期帝王为了享乐,皆频幸东都,洛阳城繁华热闹之际,正是唐帝国全盛之时。安史之乱,洛阳两遭兵侵,毁坏严重,而唐朝从此一蹶不振。天宝以后,帝王不复东幸,旧日宫苑,遂日荒废了。所以,洛阳城的兴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的盛衰。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相关诗词
-
津桥晚望
徙倚津桥上,苍凉树幄中。江云数峰黑,山日半规红。菖叶深依水,兰苕迥得风。雩坛春服就,归思羡沂童。
-
鹊桥仙·月波清霁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
断桥春望
拾翠车闲辇路尘,山南山北杜鹃春。谁家庭院东风里,飞出桃花不见人。
-
六桥春望
美人娇醉落花钿,船载笙歌出柳边。春满六桥调马路,香风飘趁玉丝鞭。
-
虞美人·天津桥上鹃啼苦
天津桥上鹃啼苦。遮断天涯路。东风竟日怕凭阑。何处青山一发是中原。酒醒梦绕屏山冷。独自恹恹病。故园今夜月胧明。满眼干戈休照国西营。
-
河桥春望
天街雪净路无泥,待茁河桥柳万稊。谁道春风无气力,纸鸢簇起苑墙西。
-
玉楼春·闻笛
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
-
天津桥
下马过天津,听传禁漏频。惟怜一桥月,曾照六朝人。金剥宫门字,红飞粉壁尘。中官来宿内,因问帝乡亲。
-
夜发杨柳青望天津海口
夕泊大堤口,雨气侵肌骨。舟子不得停,鸣桨中夜发。闻道海门近,惊栗不敢越。渔灯隐遥浦,箫鼓声未歇。人语烟中村,舟横沙上月。岸接远流平,树入回波没。不睹潮涨奇,安知溟渤阔。喔喔天鸡鸣,东望苍烟裂。霞生赤城峤,日出扶桑窟。胧胧五云里,欲吐金银阙。钟鼓罗宫廷,百辟修朝谒。整衣顾我仆,神情坐超忽。
-
天津早春
玉京桃李待花仙,培养根芽又一年。春事动人应不浅,绿莎侵到水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