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唐〕
晨趋紫禁(1)中,夕待金门(2)诏。
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沼。
观书散遗帙(1),探古穷至妙。
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哪怕只有片言与前人暗合,也不禁掩卷而笑。
青蝇(1)易相点,白至(2)难同调。
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至》却难以找到同调。
本是疏散(1)人,屡贻褊促诮(2)。
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天高云淡正值秋高气爽,不禁回忆起昔日林壑间的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有时清风徐徐吹来,闲倚着栏干我放声长啸。
严光桐庐溪(1),谢客临海峤(2)。
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
功成谢人间(1),从此一投钓。
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小提示: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翰林院读书遣闷,有感而作,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此诗以名士的风度,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烦恼,抒泄处境荣宠而理想落空的愁闷,表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本志。全诗娓娓而谈,言辞清爽,多排偶句,流畅自然,结构属赋,立意于兴,婉而直,浅而深,绵里藏针,时露锋芒,在唐人言怀诗中别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任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至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在长安为待诏翰林。这首诗便是他在翰林院读书遣闷,有感而作,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
相关诗词
-
春暮咏怀寄集贤韦起居衮
寂寂风帘信自垂,杨花笋箨正离披。长安一夜残春雨,右省三年老拾遗。坐看群贤争得路,退量孤分且吟诗。五湖烟网非无意,未去难忘国士知。
-
书二客论呈李君锡学士
我慕杜挺之,磊落高世谈。又爱王平甫,才雄天马骖。二人相议评,最重李淮南。逶迤文馆彦,委曲部政谙。能苏煮海民,变使供租甘。虽持使者权,不作自裹蚕。谆谆无威慠,雍雍激廉贪。书戒易满人,纵愚须起惭。
-
呈袁伯长学士
...讲论六籍恢深洪。皇猷黼黻天开容,老余宾客曾登龙,反观礼乐拜下风。赋归偃卧苍山中,十年云树吟江东。重寻故武来观光,瓣香御袖怀冲冲。苦吟依旧号秋虫,黑貂敝尽心徒雄。遗音谁取爨下桐,散樗濩落甘长终。公司文苑声赫隆,芒端寒燠参化工。庇寒更愿苏瘝恫,勿...
-
呈李让臣就寄翰林阎学士
鞭霆来自紫皇宫,天上纶言播德风。
-
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
吟君昨日早朝诗,金御炉前唤仗时。烟吐白龙头宛转,扇开青雉尾参差。暂留春殿多称屈,合入纶闱即可知。从此摩霄去非晚,鬓边未有一茎丝。
-
内乡李翁少偕计公车不第遂弃归以长君翰林封顾翁时时称乡贡进士扁舟见访谈诗论世事多感慨不平语于其别也赠之一诗
拂袖公车成隐心,玺书元解觅山深。
-
衡山和李子长见怀欲过江门·其一
新诗把读大开怀,久病诸生拟到崖。身上绿蓑都舞破,雨中黄叶忽飞来。酒逢菊日何人送,月照柴关每夜开。庐阜归来见束发,华阳巾好为君裁。
-
王立之寄书言其子阿宜渐学作诗及问余稚子梦玉安否作诗奉戏
求田问舍是何时,随分生涯可乐饥。梦玉今年初学语,阿宜他日定能诗。两家子弟俱无恙,一体文章是有师。但得耕桑了门户,吾人不用宁馨儿。
-
寄呈虞伯生学士
今代虞夫子,自是瀛洲仙。抚编诵奇文,西顾心如悬。我昔曾大父,盖尝治临川。手泽幸尚存,桐宫几百年。前贤不自誉,所望在后贤。褒嘉作美语,声光同烂然。寸心此区区,去雁春风前。白云不可寄,但有白云篇。
-
仆射相公偶话于故集贤张学士厅写得德裕与仆射旧唱和诗其时和者五人惟仆射与德裕皆列高位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延年如有作,应不用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