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行经吴御亭
〔南北朝〕
御亭(1)一回望,风尘千里昏。
站在邮亭回头把建康遥望,满目狼烟滚滚千里天地昏。
青袍(1)异春草,白马即吴门(2)。
侯景的青袍不是泛绿春草,叛兵白马横冲直撞到吴门。
獯戎鲠伊洛(1),杂种乱轘辕(2)。
乱兵像獯戎一样占据伊洛,胡贼为害作乱蹂躏了轘辕。
辇道(1)同关塞,王城(2)似太原。
皇帝巡幸的辇道已同关塞,东周王城成了聚敌的太原。
休明(1)鼎尚重,秉礼(2)国犹存。
美好清明的国鼎分量很重,秉承周礼国脉还可以续存。
殷牖(1)爻(2)虽赜(3),尧城吏转尊(4)。
文王拘菱里卦象隐晦幽深,舜被囚禁小人得势势更尊。
泣血(1)悲东走(2),横戈念北奔。
悲愤泣血默默无声向东走,跃马横戈图谋帝位往北奔。
方凭七庙(1)略,誓雪五陵(2)冤。
勤王之师正凭借军国庙略,发誓洗雪梁朝宗室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天道(1)共谁论?
天下事危险严峻事已至此,气数天道能和谁细细讨论?
小提示: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乱后行经吴御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文学家庾肩吾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首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后六句描述侯景之乱;国土被乱贼践踏蹂躏;“休明”二句承上启下,说明梁德未衰,尚可延续;“殷牖”以下六句描写爱国志士的坚定信念和精神,誓要铲除乱贼;最后两句与开头对应,是诗人睹物伤情之后理智的感叹。全诗情事悲切,顿挫淋漓,既有千回百转的陈情,又有直抒胸臆的呐喊,使事用典,尤见功力,已有唐人排律的端倪。
- 作品出处古诗源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文学韵律押[元]韵
- 创作年代549年
创作背景
《乱后行经吴御亭》作于公元549年。据沈德潜《古诗源》考:“御亭,吴大帝所建,在晋陵,别本作邮亭,误。”这一年春上,“侯景之乱”叛军攻破台城(今南京附近,时梁宫城所在),庾肩吾随晋安王萧纲东奔,行至晋陵(今常州)吴御亭(邮亭),回首西望,百感交集,作此诗以泄满腔义愤。
相关诗词
-
乱后逢村叟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破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
乱后出山逢高员外
自从乱后别京关,一入烟萝十五年。重出故山生白发,却装新卷谒清贤。窗回旅梦城头角,柳结乡愁雨后蝉。名姓暗投心暗祝,永期收拾向门前。
-
乱后山居
从乱移家拟傍山,今来方办买山钱。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野叟并田锄暮雨,溪禽同石立寒烟。他人似我还应少,如此安贫亦荷天。
-
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
只共寒灯坐到明,塞鸿冲雪一声声。乱时为客无人识,废寺吟诗有鬼惊。且把酒杯添志气,已将身事托公卿。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
乱后旅中遇友人
念子为儒道未亨,依依心向十年兄。莫依乱世轻依托,须学前贤隐姓名。大国未知何日静,旧山犹可入云耕。不如自此同归去,帆挂秋风一信程。
-
乱后送友人归湘中
家枕三湘岸,门前即钓矶。渔竿壮岁别,鹤发乱时归。岳暖无猿叫,江春有燕飞。平生书剑在,莫便学忘机。
-
乱后再逢汪处士
如君真道者,乱世有闲情。每别不知处,见来长后生。药非因病服,酒不为愁倾。笑我于身苦,吟髭白数茎。
-
乱后归山
乱世归山谷,征鼙喜不闻。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
-
乱后山中作
自从天下乱,日晚别庭闱。兄弟团圞乐,羁孤远近归。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直待中兴后,方应出隐扉。
-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
孟月摄提贞,乘时我后征。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日御驰中道,风师卷太清。戈鋋林表出,组练雪间明。动植希皇豫,高深奉睿情。陪游七圣列,望幸百神迎。气色烟犹喜,恩光草尚荣。之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