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唐〕
汉家(2)青史(3)上,计拙(4)是和亲(5)。
汉家(借古讽今这里指汉唐两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社稷(1)依明主,安危(2)托妇人。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岂能将玉貌(1),便拟(2)静胡尘(3)。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千年骨(1),谁为辅佐(2)臣。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小提示:戎昱《咏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咏史》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指出和亲是最为拙劣的政策。颔联便单刀直人,明确指出国家的治理要靠英明的皇帝,而执行和亲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妇女身上。颈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用女色乞取国家安宁。尾联晓以史鉴,指出已成为千年白骨的主张和亲者,没有一个可称为辅佐国家之臣。这首诗诗意浅显直露,议论正直阔大,意气风发激昂,揭露了和亲政策的懦弱,愤激指责了朝廷的无能。
- 作品别称和蕃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唐代从安史之乱后,朝政紊乱,国力消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都曾经采用“和亲”的政策),但结果却是侵扰愈多,使边境各族人民饱受痛苦。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便创作了《咏史》此诗讽刺朝廷。
相关诗词
-
咏史十二首·其八·郦食其
皓首犹誇八尺躯,入门长揖岂豪粗。时人不识监门吏,英主偏知好酒徒。东下齐城从染镬,西开汉国未分符。虽於青史惭前箸,曾是区区一竖儒。
-
咏史十二首·其七·隋
新林一战破平湖,南北全收入版图。灵感有书成内史,太平无策报吾儒。千金枉自遗杨素,一死方知误独孤。毕竟宇文除莫尽,他年留患在江都。
-
咏史四首·其四
龙行虎步已先知,烛影翻招万古疑。莫道史家无考据,故宫犹子两恩亏。
-
咏史
高阁深源事竟然,漫夸夷甫不言钱。名归青史怜他日,望重苍生忆往年。入水牯牛空恋佛,舐丹鸡犬易登仙。儒林声气禅林味,祇为人才惜此贤。
-
咏史·其一
上寿仪成日未醺,殿庭光景自凌云。绣衣群帅新开府,绵蕞诸生久策勋。胆落竟无温御史,心惊犹有李将军。名驹漫许夸千里,手诏当时纪汉文。
-
和丁大咏史君祷雨之韵
史君持志一恭谦,何间幽明与巨纤。渴雨方将为旱闵,卧龙便不复泥潜。连宵颇作霶?注,阖郡均蒙优渥沾。窃喜阳春端有脚,闾阎和气日须添。
-
咏史二十四首·其七
皇汉传八叶,殃源始椒房。五侯连甲宅,旌节夜有光。大角缠逆气,三辰失天纲。便便文墨士,桀犬攻中央。势重贤为佞,权移阴胁阳。史臣谨灾异,可以告明王。
-
咏史·其六
千载惟公在,人间男子奇。君臣共生死,天地失华夷。青史犹堪泣,黄冠重所思。秖怜易降者,不洒李陵悲。
-
咏史·其一
史云尘甑冷无烟,釜里生鱼更可怜。谁似角巾车马辆,江边同日羡登仙。
-
咏史十四首·其十二
太宗内巢妇,不惧辰嬴耻。后来聘充华,闻谏即能止。昏昏复昭昭,哲后固如此。古云狂作圣,敛袂观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