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楼记
〔明〕
水居一室耳,高(1)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2),窗疏四辟(3)。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4),西则九龙(5)峙(6)焉。楼成,高(1)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8)焉,于水有悠然之旨(9)焉,可以被风之爽(10),可以负日之暄(11),可以宾(12)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13),可以卒岁(14)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有一间水上的居室,室内偏左往上搭一间小楼。小楼一丈见方,四面开辟流通空气的窗户。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平原延展在东,九龙山耸立在西。小楼筑成,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可以了!我对山有和顺舒畅的感觉,对水有悠远闲静的情义,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么悠闲,多么自在呀!可以终老此地了!”于是起名叫“可楼”,意思就是我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曩(1)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2)名山,思得丘壑(3)之最奇如桃花源(4)者,托而栖焉(5)。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6),观览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寻找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处所,栖居下来。北方去了燕赵,南方到过闽粤,中原跨越了齐鲁殷周的故地,观览所及的没有可以满我之意的,凭什现在对这间小楼就以为可以了呢?咦,这倒是我的疑惑了。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1),而所安止几席之地(2)。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3)之游观耳,将焉用之!
大凡人最大的危害,产生于有不满足的心意。心意有不满足,则产生于不满足的事物;反之,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心理,这就没有什么事物不满足了,这就没有什么不使你快乐了。现在的人极力谋求口腹的享受,而得到的只是吃饱肚子罢了,极力建筑高楼大厦,顶多享受起居活动的几席之地罢了极力营造亭台花园,一年之中只是去游赏一两次罢了,这些都有什么用呢?
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1)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2)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3)也。吾将由兹(2)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凡成为山水景物的处所都是一样的,那么我对这座小楼,也认为是可以的了。虽然如此,有所可以也就会产生有所不可以,犹如事物都是有正有反对待的一样。我将由此忘掉可以,也忘掉不可以,如此说来这座可楼也是多余的了。
小提示:高攀龙《可楼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可楼记》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作者名其楼为“可楼”的原因开始写起,记述了其四面开窗,登望湖山景色而静穆悠远、优游自得,继而引出了作者对对人生和处世哲理的探索,间接表达了他的不论穷达而主持正义,他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全文夹叙夹议,虽不以文名,但写得简洁而含蓄,平平略记,读来却饱含哲理。
- 作品出处高子遗书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据《明史》载,高攀龙“少读书,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四川佥事张世则进所著《大学义》,诋程、朱章句,请颁天下。攀龙抗疏力驳其谬,其书遂不行。”他常研读二程、朱熹之理学著作与山西大儒薛文清之《读书录》,心领神会,受益颇丰。又亲撰《日省编》《崇正编》,将先朝大儒针对儒、释差异所发之论汇集成书,以抵制阳明心学所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之主张。是时,朝纲废弛、国力渐衰,首辅王锡爵大肆剪除异己,朝廷之内,直言进谏之士为之一空。御史袁可立上疏针砭时弊,神宗却妄信王锡爵,将袁氏削为庶人。袁可立乃高攀龙同年,又是朝中难得一遇的有识之士,故高攀龙闻此而愤激不已。遂上《君相同心惜才远佞以臻至治疏》,对王锡爵严加指责,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神宗亲佞远贤的不满。神宗大怒,谪高攀龙为广东揭阳添注典史。又,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高攀龙以遭亲丧为由,居家不仕近三十载。在归乡赋闲的这三十年中,高攀龙于漆湖之畔(今蠡湖东岸)建造了一处读书静坐的“水居”,取名“可楼”。“水居”坐拥环山,临湖而处,清幽雅致,远避尘嚣。于“可楼”之中,存楼主人悟得之“治国平天下”的“立本致用之学”。高攀龙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毕生之志,“居与游无出乎家国天下”。因此,高攀龙为“可楼”作记,以述其置身“水居”之所思所乐。
相关诗词
-
小石潭记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
岳阳楼记
...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
寄题沈比部江州齐云楼
远目不高不可极,朱楼要与浮云齐。
-
宜黄县县学记
...进之而已。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十二月某日也。
-
东楼竹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
游桂林诸山记
...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纲、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许。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则游者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 其危哉!...
-
游黄山记
...,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
-
峡江寺飞泉亭记
...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
庚午中秋夜始识罗少珊文仲于矮屋中遂偕诗五共登明远楼看月少珊有诗作此追和时癸酉孟秋也
...子,《金版》、《玉匮》素所谙。是时发策问兵事,胸中武库胥包含。我方掀帘促膝坐,昂头有月来屋檐。此人此月此楼岂可负此夕,辄邀吾友同追探。巍巍明远楼,高插南斗南。钲声鼓声宵戒严,我来不避官吏嫌。蹑衣径上梯百尺,凭栏要到塔七尖。天风吹衣怕飞去,汝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