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
圆魄(1)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安知(1)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小提示: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李峤(一说张乔)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抒写诗人由中秋望月而产生的思考的两首小诗,第二首诗先陈述圆月升空、四海皆同的普遍说法,然后笔锋一转,提出怎知千里之外的某处并无风雨交加的疑问,通过安定的表面现象和局部事实深察到动乱的社会本相和全局事态。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中秋月二首》在《全唐诗》卷六三九张乔名下复出,题为《对月二首》。以风格判断,作者当为李峤。此诗无编年,从诗中使用“寒空”、“雨兼风”等清冷沉闷的字眼来看,可能作于作者被贬滁州之时。悲愤出真诗,此诗借月言理很可能与作者联想到自己“昨天日出今朝雨”的仕途遭际有关。
相关诗词
-
秋后二首·其二
剧暑不易摧,屡雨方肯低。晓行残月里,秋意乃忽凄。习习风搅树,曳曳云出溪。伴我尘外躅,更有白鹭儿。节往四叙改,人老百虑非。策世竟莫售,勤身复奚为。徘徊发咏叹,苍茫度荒陂。且归煮香粳,解此腹中饥。
-
秋夜二首·其二
旅中縻岁月,景物已萧森。急雨夜方静,无风秋自深。浮沈京国意,迢递故园心。兀坐寒窗下,悠然独鼓琴。
-
九月十三夜扈从功德寺陪李渐庵大司寇王忠铭徐检庵二学士登金山对月二首·其一
长杨别苑碧山头,扈跸登临暮霭收。正惜岩花过九日,却怜湖月似中秋。楼台近映沧波出,灯火深回翠辇游。连夕尚方传赐酒,飞觞何幸藉林丘。
-
秋灯二首·其二
西风月未上,明灭出秋原。我自暗中见,人从光里昏。归舟摇远浦,落叶点孤村。掩映前林动,夜深疑有猿。
-
中秋月二首·其一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其一
秋中景色正萧森,月色超然重古今。要使万方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阴。晦冥欲害天公眼,想像难忘海宇心。决断浮云须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寻。
-
秋风二首·其二
九月之交凌河侧,日见狂风兼霹雳。当时战死二百人,中间不得真消息。二三年少自虏回,白日藏身夜始得。死者何时可复还,生者易马转他国。
-
九月以事至天津季湘苕雪治芗子安楚生八兄寥志二弟皆自京来会适逢九日就市楼小饮即别去途中感赋二首·其二
回车念念盈眶泪,未解真为徐李哀。从掷千冤争一恸,已空旧梦可重来。天寒白雁江湖尽,秋老丹枫日夜催。未了馀青迷望眼,参天岱色只成灰。
-
秋夜二首·其二
飒飒丘中桂,凄凄阰上兰。芳馨讵能久,北风天已寒。萧艾非所宝,岂置珩璜间。结佩远莫遗,徘徊望云端。忆与君别时,明月缺又圆。君心妾自知,妾期君不还。严霜迫中闺,自理素与纨。何因逐黄鹄,一至雁门关。踟蹰盻双星,盈盈增长叹。
-
雨中送春二首·其二
绿阴和水草和烟,今夕明朝顿爽然。才到楝花飘暮雨,已看榕叶似秋天。乍添吟鬓刚三月,暗减闺心又一年。不信古人痴似我,晓钟欲尽转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