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元〕
鼓鞞(1)惊破霓裳(2),海棠亭(3)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4),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5)。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6),空载得、春归去。
战乱的繁鼓声,惊破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海棠春睡的亭北,骤然一阵凄风苦雨。歌断宴残,一片凄惶的玉啼金哭,这北掳一去是何等的不堪悲苦?骆驼背上,摇摇晃晃泪眼模糊,押解的铁骑,一路巡防一路催逼,惊悸不定从朝到暮。故都啊,城外一席冷宴,辞别得那么仓皇急促,北上的锦帆龙舟,空载衰残的春色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1)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2),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3),谱琴中语。
远望江南如画的半壁江山,可叹江淮两岸拱手相送,已非吾土。受降城下如茫茫秋霜白草干枯,北去的残余生涯将是无尽的凄凉酸楚。这狭窄舟中粉拥红围,夜深时疲困睡熟。又怎能分辨哪是高贵的殡妃,哪是卑贱的奴仆?只有瘦影伶俜的她一怀羁愁对一点渔火,犹自将难言的凄哀在琴声中低诉。
小提示:汪元量《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是南宋词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南宋灭亡,君臣及宫人被俘北去的情境;下片抒发词人北行途中之感。词人在词中全面而真实地描绘出生活的巨大变化及亡国之痛,痛惜江山易主的悲哀,含蓄地斥责南宋末年君臣误国的事实。全词或悲愤或愁苦,真挚哀婉,充满了沉郁苍凉的气氛。
该词是汪元量关于国破家亡的伤感词,作者以亲历之事,细作陈述,更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作者借宫女的琴弦,抒发了“亡国之苦,去国之戚”。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 水龙吟
- 创作年代1276 年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南下,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南宋朝野震荡,太后谢氏传国玺请求降元。不久,元大军兵入临安,三宫都做了俘虏。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词人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在途径淮河时,舟中宫女奏起琴,琴声哀凄,勾起了词人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下《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这首词。
相关诗词
-
淮河舟中四首·其四
寄声淮水去,归思共滔滔。吾家何所认,门前双石桥。
-
由草市至汉口小河舟中杂咏二首·其二
日暮黑云生,且依龙口住。小舟裙作帆,笑语过湖去。
-
由草市至汉口小河舟中杂咏二首·其一
陵谷千年变,川原未可分。长湖百里水,中有楚王坟。
-
病中夜闻雪作时尧明有广陵之行未归思为数语奉寄久之未就他日尧明归携诗相过飘然有御风凌云之气因以前诗答之
公方他山行,我此一室病。拥炉听夜雪,若与风势竞。萧条中疑休,狼藉久未定。平明望屋瓦,入我眼界净。所恨子猷远,无复肯乘兴。想当岩壑间,玉立与辉映。时来有杰句,遂入风雅正。寒威固...
-
水龙吟·次韵赋牡丹
晓来露湿仙衣,盛开更比初开重。春风也惜,頩然薄怒,不堪摇动。天上人间,我许唯有,司花会种。想年年京洛,红尘紫陌,都占断、繁华梦。醉里依稀有语,只清诗、可为光宠。有香万斛,从今准备,公来迎...
-
黄河舟中
日遇同乡人,风波那如许。欲寄平安书,对面不得语。
-
水龙吟·秋夜同何杞南师过半塘桐竹圃弹琴
柴门澹月如烟,垂杨浸在轻烟里。半池荷露,一堤花影,两三船舣。今夜流云,昨宵宿雨,碧天无际。把湘帘四卷,瑶琴漫理,还乍听,疑流水。前度城西旧寺。集词人、携尊同醉。听潮亭上,弦声浩漫,有江湖气。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
-
夜宿慧山下和俞孺子
山昏溪暝市销声,唯有流泉不断鸣。莫以停舟依酒旆,急须敲火就茶铛。暗中叶落疑人至,空外云移似鹤行。细啜微吟过丙夜,冷然疏磬隔烟清。
-
水龙吟·关山同是天涯
...梦断金台,潮生黄浦,归期仍滞。偏素娥耐冷,良宵皓月,抛撇在,离愁里。又况画屏无睡。对瑶花、香飘仙桂。幔亭张乐,秦箫听否,人间何世。水调铜琶,清辉玉臂,几时同倚。怪文鸳夜夜,双栖不管,羁人憔悴。
-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
...斜阳,素妆褪出山眉翠。街声暮起,尘侵灯户,月来舞地。宫柳招莺,水荭飘雁,隔年春意。黯梨云,散作人间好梦,琼箫在、锦屏底。乐事轻随流水。暗兰消、作花心计。情丝万轴,因春织就,愁罗恨绮。昵枕迷香,占帘看夜,旧游经醉。任孤山、梨雪残梅,渐懒跨、东风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