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洲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仲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作品简介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开篇即描绘了南溪的幽静美景,山林、溪流、深篁、渔舟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南溪的清幽与隔绝尘嚣,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沈兴宗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译文注释
译文
林色与溪古,深篁(3)引幽翠。
山林之中溪涧古老,竹林深杳景色苍翠清幽。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在渔船上举起酒杯对饮,月光下泛舟令人陶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一直行到水流的源头,山壑奇绝景色与人间迥然。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泉水滴落空崖发出声响,新发的花草使这里一片绽然。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过了很久风儿渐渐平静,远处传来樵夫砍柴的声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洲意。
天空时有海雁独自飞过,使人悠然生出归隐之心。
古时青冥客(5),灭迹(6)沦一尉。
古代那些有抱负的志士,沦落为一尉后便去隐遁。
吾子(7)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你行事一向潇洒从容,难道还摆脱不了这纷乱埃尘。
缑峰(8)信所克(9),济北(10)余乃遂。
你在绿山成仙势所必然,到济北我的心愿也了却。
齐物意已会,息肩(11)理犹未。
万物同一之理已经领悟,息肩之道尚未完全了然。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仕进或隐退都随心而定,毋庸记挂古代贤哲们的议论。
仲月(12)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每到仲月我都期待你的到来,那时我们一起到嵩阳寺吃斋念佛。
注释
(1)缑氏:唐县名,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沈兴宗开元二十六年前后为缑氏尉,见《全唐诗人名考证》。
(2)南溪:清乾隆《偃师县志》:佛光峪西有南溪水。
(3)篁:竹林。
(4)山樽:山中人用竹节、葫芦等做的酒具。
(5)青冥客:地位显要或有远大前程的人。
(6)灭迹:隐逸,遁世。
(7)吾子:指沈兴宗。
(8)缑峰:在堪氏县东南二十九里,相传是王子乔成仙之地。
(9)克:必然。
(10)济北:用张良圮下拾履的典故。《史记·留侯世家》:“黄约曰: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11)息肩:卸去负担。
(12)仲月:每季的第二个月。
创作背景
沈兴宗原为缑氏尉,卸任由王昌龄接替。沈兴宗置酒为王昌龄接风,同时为自己送行,酒罢,王昌龄留诗以赠,便有了这首《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康仙舟 高献中 王西明.偃师风土.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371-372
- [2]吴修丽 韩玉龙.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