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

在秦楼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

有用

作品简介

《翠楼》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国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汉官”的场面,后两句专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描写迎接汉官的场景,表现了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在秦楼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翠楼在秦楼的北面,楼上楼下都是饮酒的人。

连衽成帷(1)(2)汉官(3),翠楼沽酒(4)满城欢。

人们争相迎接故国使臣。大家翠楼买酒举杯同庆。

白头翁(5)相扶拜,垂老(6)从今几度看。

白发公婆相互搀扶照应,此生没几回再见汉官了。

注释

(1)连衽成帷:极言人多。衽(rèn):衣襟、衣袖。

(2)迓:迎接。

(3)汉官:指南宋使者。

(4)沽酒:买酒。

(5)媪:老太婆。

(6)垂老:将老,古代以七十岁为“老”。

创作背景

《翠楼》本首诗是作者使金途中经过相州时所作。公元1170年(宋孝宗乾道六年),范成大被派出使金国,他自渡淮至燕山,行经北宋故土,赋七绝七十二首和一卷日记《揽辔录》,以记沿途闻见,这首诗是其中第三十首。

文学赏析

《翠楼》该诗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汉官”的场面,后两句专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描写迎接汉官的场景,表现了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是广泛地叙写相州百姓自发地在翠楼附近成群结队欢迎“汉官”的感人场面。人们争相迎接故国使臣,衣衫相连宛若一道帷幕。他们把南宋使臣当做故国的象征,满城争看跪拜,沽酒欢庆。满城上下但见群情欢腾。然而,从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又让人感受到了相州汉族百姓心中的那一份哀怨悲痛之情。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则是专门地叙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些满头白发的老人,都已经年近古稀,今生今世没有几次机会再能看到宋朝派来的使臣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使臣是代表皇帝的,看到大宋王朝的使臣就如同看到了大宋王朝的皇帝,就如同回到了故国的怀抱一样。正因为如此,这些老人才不顾年迈体衰,互相搀扶着,纷纷向翠楼涌来,参加盛大的欢迎仪式,表达不忘宋朝的一片忠心。

诗人用盛大的欢迎场面、“相扶拜”的生动细节和“垂老从今几度看”的沉痛语言,把沦陷区汉族人民在金国统治者监视下未必敢公开表露的怀恋故国之情和盘托出,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对南宋当局不图北伐奉行妥协投降政策的不满。

作者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

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又工词。

参考资料

  • [1]房开江著,《宋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07,第98-99页
  • [2]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310-311页
  • [3]喻朝刚,周航编著,《宋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161页
  • [4]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