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作品简介
《召南·小星》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一位下层小吏日夜当差,疲于奔命,而自伤劳苦,自叹命薄,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小吏之悲。全诗二章,每章五句,每章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后三句主要是言情,但情中也复叙事,诗人将主人公放在暗夜冷星的特定环境下,倍显凄凉。
译文注释
译文
嘒(2)彼小星,三五(3)在东。肃肃(4)宵征(5),夙夜(6)在公(7)。寔(8)命不同。
小小星辰光朦胧,三个五个闪天东。天还未亮就出征,从早到晚都为公。彼此命运真不同。
嘒彼小星,维(9)参(10)与昴(11)。肃肃宵征,抱(12)衾(13)与裯(14)。寔命不犹(15)。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柳。天还未亮就出征,抛撇香衾与暖裯。命不如人莫怨尤。
注释
(1)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召南指周朝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2)嘒:光亮微弱的样子。
(3)三五:形容星星稀少。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参昴。
(4)肃肃:急忙赶路的样子。
(5)宵征:夜间赶路。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征,行。
(6)夙夜:早晚。
(7)公:公事。
(8)寔:“实”的异体字。是,此。或谓即“是”。
(9)维:是也。
(10)参: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1)昴: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柳星。
(12)抱:古“抛”字。钱大昕《声类》:“抱,古抛字。《史记·三代世表》:‘抱之山中,山者养之。’《集解》:‘抱音普茅反’。”
(13)衾:被子。
(14)裯:被单。
(15)犹:若,如,同。
创作背景
历代对《召南·小星》的创作契机及意旨多有争议。《毛诗序》认为“《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妬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韩诗说与毛异,《韩诗外传》卷一引“曾子仕于莒”以说诗,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容斋随笔》以为此诗是“咏使者远适,夙夜征行,不敢慢君命”之意。《白帖》引“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入“奉使类”。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章俊卿以为‘小臣行役之作’,是也。”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此诗是一位下层小吏日夜当差、疲于奔命而自伤劳苦、自叹命薄的怨歌。
文学赏析
《召南·小星》此诗凡两章,每章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后三句主要是言情,但情中也复叙事,所谓情景交融也。全诗寥寥十句,就将主人公星夜赶路,为公事奔忙的情况,描绘得十分生动。
第一章之前两句云:“嚖彼小星,三五在东。”征人奔走,为赶行程,凌晨上道。忽见小星,三五在天,睡眼惺忪,初亦不知其星何名也。言在东者,东字与公、同趁韵,不必定指东方。
第二章云:“嚖彼小星,维参与昴。”征人睡梦才醒,故初见晨星,不知何名。继而察以时日,然后知其为参星与柳星。第一章只言小星,三五在东,不言星名;第二章既说小星,又说乃参乃柳,这就是诗分章次的道理。诗虽写景,而情亦隐见其中。
诗之每章后三句主要言情者,第一章云:“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夙夜”旧释“早夜”,“日未出,夜未尽,曰早夜”。夙夜或早夜都不是两字平列,而是上字形容下字的偏正结构。征人天不明即行,可见其不暇启处,忙于王事。《北山》诗云:“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可见同为“王臣”,同为“职司”,工作并不相等,遭遇并不相同。
第二章后三句云:“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改第一章的“夙夜在公”为“抱衾与裯”。又改“同”为“犹”。改“同”为“犹”者换字叶韵。改言“抱衾与裯”者,则由于上章之“夙夜在公”,凌晨上道,弃室家之好,“抛衾与裯”也。“夙夜在公”是“抛衾与裯”之因,“抛衾与裯”是“夙夜在公”之果。文心极细,章序分明。征人之“不已于行”,较之“息偃在床”者,是“寔命不犹”。写役夫之悲,真是词情并茂。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9
- [2]李山 解读.诗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53
- [3]周明初等 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2
- [4]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北京.中华书局.2015.39-40
- [5]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