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花·一向沉吟久
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
作品简介
《满园花·一向沉吟久》是宋代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民间女子的怨情,塑造了一位完整的怨妇形象,从头至尾,有较为生动的故事,人物性格也较为鲜明。全词用方言俚语写夫妻之间怄气,很像当时汴京勾栏艺人的说唱形式,可能是秦观在汴京时有意模仿习作。
译文注释
译文
一向沉吟(2)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合(3)、苦撋就(4)。惯纵(5)得软顽(6),见底(7)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8),倒把人来僝僽。
我忍受了好长时间啦,不想与你吵,暗地里也不知流过多少泪。想起来真有些后悔,我当初就不该太迁就了你,如今惯纵得你只知道淘气,什么事都任着你性子来。我本打算狠着心不理你,你却厚着脸皮来拉扯我的手臂,使着劲儿纠缠我,惹我怄气。
近日来,非常罗皂(9)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10),罢了从来斗(11)。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12)。
这些日子来你就是爱唠唠叨叨。就是老佛爷那样的好性子也忍受不了。难怪众人笑话我俩爱斗嘴。还不如趁早一刀两断,各走各的路。从今后,不用说你别想看到我,就是做梦,也别想梦见我。
注释
(1)满园花:词牌名。此为俚词,以方言俗语写怨情。
(2)沉吟:深思。
(3)不合:不该。
(4)撋就:迁就、温存。宋时方言。
(5)惯纵:纵容、放任,即过于宠爱之意。
(6)软顽:义犹“撒娇”。软,柔和;顽,嬉戏。
(7)见底:见什么。
(8)捻著脉子:捏着脉搏。
(9)罗皂:通“啰唣”。
(10)孛罗:圆形竹篮。一称“孛篮”、“蒲篮”。
(11)斗:量器,容十升。
(12)不能得勾:不能够。勾,通“够”。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年间,秦观尝为歌妓乐工作词,当亦“渐染教坊之习”民间女子的怨情,故知《满园花·一向沉吟久》此词系元祐五年(1090年)秦观供职秘书时所作。
文学赏析
《满园花·一向沉吟久》写民间女子的怨情,全篇采用方言俗语,恍似出自下层妇女的口吻,生动活泼,声情毕肖。如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评施岳《梅川词》得失云:“间有些俗气,盖亦渐染教坊之习故也。”
这首词为代言体,所写女主人翁十分痴情。她原有一位恋人或丈夫,感情比较融洽。她对他百依百顺,一味迁就。但这男子似乎摸着她的心理(捻著脉子),被她“惯纵得软顽”,经常撒娇耍赖,甚至将她骂詈。因此她“一向沉吟”(一味苦思苦想),泪水湿透了襟袖。这就是上阕所写的内容。
词之下阕,又使这对矛盾进一步发展。它写道:近日来,这位男子越发放肆,对她纠缠不休,干扰她的正常生活。她感到十分苦恼,认为碰到这样的人,即使怀有菩萨心肠,也难以忍受(“佛也须眉皱”)。夫妻(或情侣)间长期不和,不免被左邻右舍闻知,引起纷纷议论。她无法捂住众人的嘴巴,因此,只好准备和这男子一刀两断。“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借用这个形象的比喻,表示从此收起这份心,决绝之情溢于言外。最后,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开那位男子,歇拍三句,语浅而意深,不要说现实中不再和他相见,即使做梦,也休想见到他。
《满园花·一向沉吟久》这首小词,塑造了一位完整的怨妇形象,从头至尾,有较为生动的故事,人物性格也较为鲜明。开头时,她只是沉吟、流泪,继而懊悔当初对他过于痴心,一味迁就。后来那位男子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吵闹不休,几乎弄得满城风雨。于是矛盾发展到高潮,只好提出分手。短短一首小词,就像元杂剧中一折戏,表现了一定的人物关系,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描写了一定的故事情节。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元杂剧:“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以之衡量此词,大致相合,特别是“述事则如其口出”一条,更符合此词的特点。因此秦观这类俚词,在宋词向元曲过渡的历程中,确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37-139
- [2]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03-108
- [3]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