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

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

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

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

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

有用

作品简介

《鹤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描绘了鹤的神与形,借鹤感叹诗人自己的人生飘零多舛,像鹤一样清高傲岸孤芳自赏且孤苦伶仃,但在仕途上不仅难以前进,也难以脱离,故羡慕鹤还能有退却的余地。全诗托物寓志,咏物,而不泥于物。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园中有鹤驯可呼(1),我欲呼之立坐隅(2)

园子中饲养的鹤驯服听从呼叫,我便呼唤它站到我的身边来。

鹤有难色(3)侧睨(4)予,岂欲臆对如鵩乎(5)

鹤似乎面有难色,斜着眼睛打量我,难道是要我像面对山鸮一样猜测它的心思吗。

我生如寄(6)(7)畸孤(8),三尺长(9)(10)瘦躯。

这鹤依靠别人生活,身材长得奇异修长,长长的腿上是瘦瘦的身体。

(11)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12)

低头吃少许食物便能存活,又何必以自身供人娱乐呢。

驱之上堂立斯须(13),投以饼饵视若无(14)

鹤来到堂上站了一会儿,喂给它食物它视若无睹。

戛然(15)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16)

长长地鸣叫一声便又飞了下去,进堂难出堂易,这种个性使我自叹不如。

注释

(1)驯可呼:驯服听从呼叫。

(2)坐隅:座位旁。

(3)难色:为难的样子。

(4)侧睨:斜视的样子。

(5)岂欲臆对如鵩乎:语出汉贾谊《鵩鸟赋》:“口不能言,请对以臆。”臆对,不用言语而用心中所想来对答。臆,胸,引申为心。鵩(fú):又名山鸮(xiāo),夜鸣,声恶,古人认为是不详之鸟,形似猫头鹰。

(6)如寄: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

(7)良:确实,实在。

(8)畸孤:零落独胆。

(9)胫:下肢。

(10)阁:同“搁”,托起,架着。

(11)啄:吃食物。

(12)何至以身为子娱:言鹤不愿以自身供人娱乐。晋人支遁好鹤,有人送他双鹤,支遁说:“鹤投有凌云之姿,何肯为人耳目玩乎?”便将鹤放了。

(13)斯须:顷刻,一会儿。

(14)视若无:视若无睹。

(15)戛然:鸟鸣叫的声音。

(16)难进易退我不如:用《礼记·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语意。

创作背景

《鹤叹》该诗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作于定州。这时正是朝廷中党争激烈、政坛即将发生大变化的关键时期,苏轼虽远任定州,却始终关注着政局的发展,并力图在越来越没有原则的党争中保持住自已高洁的操守。

文学赏析

《鹤叹》此篇诗人先后呼鹤、对鹤、驱鹤、饲鹤,终至叹鹤,借写鹤来隐喻洁身自爱的高士形象。而全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模仿西汉贾谊所作的《鵩鸟赋》,以拟人的手法来与鹤交谈。

诗的前四句是引子,写诗人要让鹤坐于身边相娱,而鹤面有难色又显得很轻蔑。

中间四句便是所谓的“臆对”,即想象中的鹤的应答之词。“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腔阁瘦”,既是写鹤之孤独无依,同样也是托物自况;“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更言明己身所求于世者不多,然却有济世之志,不肯俯仰于人,供人玩。

最后四句,写诗人不顾鹤的想法,强行驱赶它到堂上站立顷刻,并投食给它。但是鹤却不屑一顾,挺起头颈长鸣一声,便走下堂去。篇末则直抒胸臆——“夏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表明主观情感已外在投射于此鹤之身。诗人不禁感慨:“像鹤这样不热衷于求进而极愿引退的做法,我是赶不上的啊。”

《鹤叹》全诗像是在叙述一个小故事,形象生动,幽默有趣,却又寄寓着诗人的人生思考。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刘乃昌选注.苏轼选集.济南.齐鲁书社.2005.09.124
  • [2]闫晓东注析.苏轼诗文选[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05.88
  • [3](北宋)苏轼著.东坡集[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7.01.217
  • [4]邓绍基,周秀才,候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苏轼.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01.320
  • [5](北宋)苏轼著;曹慕樊,徐永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古典文学考古室选注 东坡选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