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有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春的气息年年自东南方向传来,盛产好茶的武夷山与北苑均处在建州的建溪之滨,而建州又位于祖国的东南,因而每年都是最先沐浴到春的暖意。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这不,溪中寒冰微开,溪边“嘉茗”抽芽,这茶好得那可是名冠天下,历史久远得无法考证,传说是武夷山的仙人自古而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每当新雷初发,家家户户便嬉笑着登上云雾缭绕的茶山。

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那满树错落有致的茶芽,沾着晶莹如玉的露珠,显得是那么的葱茏繁茂。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整整一个上午的采摘,还未能装满衣服前襟提起的那一小兜,为了确保茶芽采摘的精致,而不敢有些许的贪心。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如研膏、烘焙等等,均精工细作,力求完美。制成的茶饼,方如圭,圆似月,精美绝伦。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北苑的官员,为了给朝廷与皇帝献上最好的贡茶。茶官、茶人等一干群雄,在产地建州先展开了斗茶比赛。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斗茶用的茶碾,那可是用轩辕黄帝曾经采铜制鼎的首山所产之铜铸成。瓶中盛满用于斗茶的山泉水,堪比天下第一的长江中泠泉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在闪着黄金般光芒的茶碾里,细细地研磨如此的好茶,轻轻扬起的茶尘。似乎还带着茶芽那鲜艳的绿色。如紫玉一般的瓷茶盏中,随着点茶的击拂而升起的茶沫,如雪一样的洁白,像波涛一般的涌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斗茶就是斗味,看谁的茶味赛过醍醐;斗茶就是斗香,看谁的茶香超过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这期间的现场比拼,茶的色、香、味品质的高低,那可是众目睽睽,众人指点,来不得半点的欺瞒。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斗茶获胜者,高兴得犹如登仙一般的得意忘形。而斗茶失败者,就如同战场上投降的败将一般,垂头丧气异常羞耻。

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哎呀,这茶好得就像是天上仙界的石上精英,优秀的品质无愧于台阶前有灵性的蓂草。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任何人的昏浊状态,喝了这茶都可以澄清,哪怕是迷糊了千日的深醉,品了这茶后,也能清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屈原用这茶作为祭品,来招楚怀王的魂魄回归故里。被杜康灌醉而毫无知觉的刘伶,就是饮了这茶,才得以醒来而听到了雷霆之声。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茶的功效如此了得,卢仝能不为茶而创作《七碗茶歌》吗?陆羽为茶而写“经”,那也是必须的。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在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中,哪会没有饮茶的茶界名人?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如果能有这样的好茶,商山四皓何必苦苦寻找灵芝食用;如果能有这样的好茶,首阳山上的伯夷、叔齐,又何至于采摘野菜充饥。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长安酒价因茶减价,成都的药市因茶凋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人生在世,不如寻一出风景如画之地,静静地品一盏好茶,安享卢仝一般两腋生风、飘飘欲飞的惬意与美妙。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茶事高尚,你不要羡慕花间女郎斗草以赢得珠玑。

创作背景

景佑元年(1034)正月,范仲淹因“伏阁请对”而被贬睦州知州。睦州地处现浙江建德市,距离武夷山不算太原,而范仲淹的副官(从事)章岷为福建浦城人,乃进士出身,其祖辈曾管理过北苑贡茶,熟知北苑斗茶的风俗。章岷将从家乡捎来的,在北苑斗茶中胜出的武夷茶赠送了一些给范仲淹品尝,同时将自己创作的《斗茶歌》附上,请范仲淹评点。 范仲淹品着章岷送来的武夷山好茶,看着章岷绘声绘色地描绘北苑斗茶场景的“斗茶歌”,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茶文化中的著名诗篇《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作者简介

范仲淹

范仲淹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