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梦伯兄寄江南

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言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支筇。

有用

作品简介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兄弟离别已一年,日夕思念以至成梦,因而记述梦境,抒发别后相思之情,以寄江南的长兄。首联写梦里相聚,却被惊醒,惆怅无限。第二联补叙,离别一年,以致成梦。三联写景,显出自在而落寞的心情。末联抒写盼望长兄来到的愉悦情景,并与首句相应,写“故园相见”的梦境,感情真挚,亲切感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故园相见(1)雍容(2),睡起南窗日射红。

梦在故园相见兄弟和穆雍容,睡醒起来南窗上日照通红。

诗酒一言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别离逾年不能诗酒谈笑,江山千里只能梦魂相通。

河天月晕(3)鱼分子(4)(5)叶风微鹿养茸(6)

河水映着月晕游鱼产子,微风吹动槲叶鹿正养茸。

几度白砂(7)青影里,审听(8)嘶马自支筇(9)

几次在白沙岸边绿树影里,我拄着竹筇细听兄长的归马嘶鸣。

注释

(1)略:状时间短暂。

(2)雍容:亲近和睦之状。

(3)月晕:月亮周围的云气形成模糊的光环。

(4)鱼分子:夏日初暖,游鱼产卵,散布水中。

(5)槲:落叶乔木,俗称大叶栎。

(6)鹿养茸:鹿在夏日长出新角。鹿茸,公鹿初生的嫩角,为名贵中药材。

(7)白砂:白色的水边沙林的绿荫。白砂、青影都是诗人寻觅兄长的地六句的“河天月晕”“槲叶风微”相应。

(8)审听:仔细搜听。

(9)支筇:拄着竹杖。

创作背景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此诗编在《山谷外集》(四库全书本)卷十三,也是曾被删弃的早年之作,黄蕾《年谱》系于熙宁四年(1071)。伯兄即山谷长兄元明,时正家居。山谷在叶县任上因思成梦,作此诗寄其兄。

文学赏析

首句即写梦里相见于家中的情形。“雍容”二字见梦中事并不仓促,梦境想亦清晰。梦醒唯见日射南窗,客况依然,霎时家已万里。温馨之味犹萦萦心间,而思念之情更剧矣。情意贮满,吟咏自工,“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两句,情理真切,语健气雄。律诗能破平弱之格,对仗上不能唯求对偶之工,须兼重“势”与“境”,势须相呼应,境须有变化,若能开阔,则更佳矣!山谷此联蓄势而出,境阔、意象更精美,所谓人人心中所有者也。陶诗《答庞参军》云“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也写这种情理。黄氏此联意近陶诗而造语有别,于此亦可悟古风近体、五言七字语境情调之别。

“河天月晕鱼分子,檞叶风微鹿养茸”。写景十分清奇,笔法又很生新,一段温和细腻的情味流露出来,与兄弟友于、家人团圈之事相映发,是律诗中颇为高妙的以赋格作比兴的表现手法。又其语略无依傍,全从实境中体味、提炼出来。梅尧臣古体佳句“春洲生获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四句,传诵一时,至人有戏称“梅河豚”者。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绝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亦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山谷“河天”一联之生新精切,略不逊于梅、苏佳句,而竟掩埋于丛残之黄诗外编中。早知人物有遇与不遇之别,岂知诗亦有遇与不遇哉。

上二句盖想象江南初夏节物之景也,故尾联“几度白沙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搭”,亦是想象伯兄期盼自己还家的情景,白沙,白沙滩。青影,青山之影。青山覆影河洲沙滩之上,此是写江南初夏甚工,非亲所历者难知其妙。想见伯兄筇憩于山影沙洲之上,此地或为作者兄弟孩提时夏日娱游作戏之地乎,此时则元明待山谷于此处,细听马嘶之声,其情景亦略同于温词之“江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也。须审听者,盖江南依山临水之行路,多弯曲迂回,不似北方平原之路一望数里。故行人马嘶已在耳,而人影犹被曲路阴隔,不能判认。家园之景熟稔之极,故写来如此真切。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 [1]郑永晓整理.黄庭坚全辑校编年(上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64
  • [2]朱安群等译注.黄庭坚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