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甫田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榖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作品简介
《小雅·甫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写贵族劝农、祈福的诗歌,体现了周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全诗四章,每章十句。第一章首述大田农事;第二章写为了祈盼丰收,虔诚地举行了祭神仪式;第三章进一步写主祭者即周王在仪式之后的亲自督耕;第四章专记丰收景象及对周王的美好祝愿。此诗结构谨严,层次清晰,形象真切生动,人物活动描绘如画。
译文注释
译文
倬(2)彼甫田(3),岁取十千(4)。我取其陈(5),食(6)我农人。自古有年(7),今适(8)南亩。或耘(9)或耔(10),黍稷(11)薿薿(12)。攸(13)介(14)攸(13)止(15),烝(16)我髦士(17)。
就是这片一望无际的田地,每年打的粮食数也数不清!我只需拿出往年的库存粮,就能养活我治下的老百姓!从古以来就是这样好年景!今天我去巡视南边这块地,看到有的除草有的培土垄,黍米高粱长得都非常茂盛。就在这座富丽堂皇的行宫,我要犒劳那些能干的臣工。
以我齐明(18),与我牺(19)羊,以社以方(20)。我田既臧(21),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22)田祖(23)。以祈(24)甘雨,以介我稷黍,以榖(25)我士女(26)。
贡上我用五谷烹制的美食,献上我纯白羔羊的牺牲品,祭祀皇天后土感谢四方神。我普天王土一派五谷丰登,这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幸运。弹起琴弦敲起大鼓响天震,一起来迎接农事的始祖神。我们虔诚地祈求天降甘霖,保佑来年五谷杂粮大丰收,养活我治下万千男女子民。
曾孙(27)来止(28),以其妇子。馌(29)彼南亩,田畯(30)至喜。攘(31)其左右,尝其旨(32)否。禾易(33)长亩,终(34)善且有(35)。曾孙(27)不怒,农夫克(36)敏(37)。
周王满怀喜悦来田间巡视,与他的贵妇和儿子们同行,带来精美的食物慰劳百姓。管农业的官吏见了真高兴,招呼身边的农夫们聚拢来,大家一起分享美味好心情。庄稼长势茂盛遮蔽了田垄,今年定是五谷丰登好年景。周王喜在心头不发天威怒,农夫们感恩戴德勤于农功。
曾孙之稼,如茨(38)如梁(39)。曾孙之庾(40),如坻(41)如京(42)。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43)。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44),万寿无疆。
周王土地上收割下的庄稼,堆得密如茅屋高如车顶梁;粮食装满周王座座米粮仓,高得赛过那丘陵和小山岗。还需要再建造一千座仓库,还需要再打造一万辆车厢。年年黍米稷稻粱五谷丰登,普天下的老百姓幸福无量。祈求上苍赐予我大福厚禄,保佑大我周王室万寿无疆!
注释
(1)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2)倬:大,这里是广大、宽阔的意思。
(3)甫田:大田。
(4)十千:言其多。
(5)陈:陈旧的粮食。
(6)食:拿东西给人吃。
(7)有年:丰收年。
(8)适:去,至。
(9)耘:锄草。
(10)耔:培土。
(11)黍稷:谷类作物。
(12)薿薿:茂盛的样子。
(13)攸:乃,就。
(14)介:长大。
(15)止:至。
(16)烝:进呈。
(17)髦士:英俊人士。
(18)齐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19)牺:祭祀用的纯毛牲口。
(20)以社以方:以:用作。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神。
(21)臧:好,此指丰收。
(22)御:同“迓”,迎接。
(23)田祖:指神农氏。
(24)祈:祈祷求告。
(25)榖:养活。
(26)士女:贵族男女。
(27)曾孙:周王自称,相对神灵和祖先而言。
(28)止:语助词。
(29)馌:送饭。
(30)田畯:农官。
(31)攘:通“让”,拿食物给人吃。
(32)旨:美味。
(33)易:治理。
(34)终:既。
(35)有:富足。
(36)克:能。
(37)敏:勤快。
(38)茨:屋盖,形容圆形之谷堆。
(39)梁:桥梁,形容长方形之谷堆。
(40)庾:露天粮囤。
(41)坻:小丘。
(42)京:冈峦,高丘。
(43)箱:车箱。
(44)介福:大福。一说求福。
创作背景
此诗之创作,《毛诗序》说:“《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思古焉。”郑玄笺说:“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宋人朱熹首先对此说表示异议,他认为“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诗集传》)。诗中自称“曾孙”,按周代君王对祖先和神灵的称呼习惯,则作者当是君王本人,或者至少是代君王而作。因此,这应是暮春时节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农神)的祈年乐歌。
文学赏析
这首诗可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农事。这是一片广袤肥沃的农田,每年都能收获上万担米粮。靠着储存在仓内的谷物,养活了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人,并取得了自古以来年复一年的好收成。这天土地的拥有者兴致勃勃地来到南亩巡视,只见那里的农人有的在锄草,有的在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长满了。他心里一高兴,眼前仿佛出现了庄稼成熟后由田官献上时的情景。这一章铺述事实,在整首乐歌中为以下几章的展开祭祀作铺垫。
第二章即写为了祈盼丰收,虔诚地举行了祭神仪式。周王派人取来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装上了精选的谷物,又让人供上肥美的牛羊,开始了对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农人们也因田里的庄稼长得异常的好,个个喜笑颜开地弹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农神的光临。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庄稼能得到丰厚的收获,让男男女女丰衣足食。从这章的描写中,可以想见远古时代的先民,对于土地是怀着怎样一种崇敬的心情;而那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也反映出当时民风的粗犷和热烈。
第三章进一步写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仪式之后的亲自督耕。和他一起来到田间的,还有他的妻子儿女。他们为辛勤劳作的农人带来了亲手做的饭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见了欣喜异常,连忙叫来身边的农人,一起来尝尝饭菜的滋味。周王这时望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断称赞农人的辛劳勤勉。与前章相比,这章的内容颇有生活气息;周王的馌田,亦为后来历代帝王劝农所效法,被称为德政。
末章则专记丰收景象及对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庄稼果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不但场院上的粮食堆积如屋,而且仓中的谷物也装得满满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冈。于是农人们为赶造粮仓和车辆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为丰收而庆贺,心中感激神灵的赐福,祝愿周王万寿无疆。这一章的特点是充满了丰收后的喜悦,让人不觉沉醉在一种满足和欢乐之中。
以往的研究总认为《小雅》多刺幽、厉,而思文、武,这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这首《小雅·甫田》诗来说,则有些牵强。从诗中读到的分明是上古时代汉族先民对于农业的重视,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对与农业相关的神灵的无限崇拜;而其中夹杂对农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写,正反映了农业古国的原始风貌。因此这首乐歌的价值,与其说是在文学方面,倒不如说更多地体现在史学方面。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347-350
- [2]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6-107
- [3]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09-513
- [4]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6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