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刑部马侍郎

红旗照海压南荒,征入中台作侍郎。

暂从相公平小寇,便归天阙致时康。

有用

作品简介

《赠刑部马侍郎》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明了韩愈蔑视淮西之寇,扫平割据战乱,以致时康的豪情壮志,表现了韩愈扫灭叛乱的决心,一统天下的期望。全诗气势沉雄,境界壮阔,虽是应时之作,却于平常语里造出不平常的诗境。脱口而出,一气流走,十分得体。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红旗照海压南荒(2),征入中台(3)侍郎(4)

您就像红旗映照着大海那样管理着岭南蛮荒之地,之后被征召入朝任刑部侍郎。

暂从相公平小寇(5),便归天阙(6)致时康。

暂且追随晋国公裴度平定了淮西之乱,到时就可以回京向天子奏报天下已经太平了。

注释

(1)马侍郎:马总,元和四年(809)为安南都护,八年徙桂管观察使,入为刑部侍郎。十二年(817),裴晋公平蔡,奏总为副使。

(2)压南荒:指马总的仕宦经历。

(3)中台:古代官署名,即尚书省。

(4)侍郎:古代官名,为尚书的属官。

(5)平小寇:指平定淮西之乱。

(6)天阙:天子的宫阙。

创作背景

《赠刑部马侍郎》这首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七月,韩愈受命平淮西之乱出发之前。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欢快的。

文学赏析

《赠刑部马侍郎》这首七绝气势之雄,鲸吞淮西之寇,扫平割据战乱,以致时康,表现了韩愈扫灭叛乱的决心,一统天下的期望。涵盖之广,从马总旌节安南、桂管、岭南,势压南荒的照海红旗,到从裴平蔡的淮西大战,尽皆包容。诗虽是应时之作,却于平常语里造出不平常的诗境。

这首诗气势沉雄,境界壮阔,颇像一篇以时间为序的人物传记散文。而虚词“暂”与“便”连用表示时间上前后相承,使得小诗如脱口而出,一气流走,不失自然顺畅之美。这种诗文同体,韵散合一之奇崛美的获得与虚词的成功运用不无关系。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 [1]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32-33
  • [2]吴振华.韩愈诗歌艺术研究.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6
  • [3]谦德书院.韩愈全集全本全译(上).北京.团结出版社.202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