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洞庭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文学赏析
汇纳湘、资、沅、澧四水,北入长江。面积随季节而变化,夏、秋水涨时,烟波浩渺,巨浪滔天,气势颇为壮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称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其“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这首诗便是写洞庭烟波无垠,水天一色,涛掀浪涌的雄伟壮阔气象。诗写得极为精炼,极有气势。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层。
第一层(1~4句),极写洞庭湖之雄浑辽阔,水天一色的景象。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首联极言洞庭湖面积极之广大。“周极”:周,环绕;极,达到。“周极”,当方圆、范围讲。“八百里”:言洞庭湖面积之宽。洞庭湖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云洞庭湖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可见洞庭湖气势之雄浑辽阔。“劳”(音liáo):广阔无边貌。“劳”通“辽”。《诗·小雅》云“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又(音láo),劳累,意谓湖面宽广以致极目望去,连眼睛也觉得很吃力,两说亦通。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方圆八百里宽阔的洞庭湖啊,极目望去连眼睛也会感到疲劳。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颔联进一步描写洞庭湖水势山形,突显其湖面辽阔山形高峻。“涵”:沉浸。“拔”:作拔起、突出讲。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诗人站立湖边放眼望去,)但见洞庭湖湖水浩淼无际,天上的云彩倒映湖中,湖面显得是那样的辽阔。湖中岛子上那座座山峰拔地而起显得是那么地巍峨高峻。
第二层(5~8句),转笔描写眼前洞庭湖风云突变,涛掀浪涌时的情状。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颔联陡然转笔描写眼前洞庭湖风起云涌时的情状。由于洞庭湖湖面辽阔,时常风云突变。因而会变得令人生畏,险峻难行。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那样:“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尽管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历来便是南来北往客旅商贾频繁的交通要道,但一旦洞庭湖风云突变,便会变得险峻难行。因此过往客商在此也不敢久停,经验丰富的打渔翁也不敢为多打几网鱼而进湖中多转几回。这便是诗人在远望湖面时看见湖面上的情形。这两句诗的大意是:(突然这时候湖面上)过往的客船没有停留多久便离开了,那些打鱼船在湖面没转几转也调转船儿靠岸了。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飒”(sà):象风声。尾联则交待交待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原来是因为)这时候湖面上陡然地刮起了大风,湖面上掀起了滔滔波浪(的缘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