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有用

作品简介

《捣衣》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出思妇深知丈夫戍边难归,但仍在秋日到来时,擦拭着清冷的砧石,准备捣衣,寄托深情;颔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严酷与思妇内心的痛苦;颈联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深情与执着;尾联以深情的呼唤作结,思妇用尽全部力量,只为让丈夫在遥远的边塞能听到她心中的声音。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思妇为戍边丈夫捣衣寄情的场景,表达出深沉的思念与无尽的牵挂。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亦知(1)不返,秋至拭清(2)

知道你在卫戍边疆,不会回家门。秋天到了,轻轻拂拭平平的捣衣砧。

已近苦寒(3)月,况经长别心。

此时的季节,已是苦寒的月份。我们已经长期久别,时刻怀念在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4)深。

我不能拒绝捣衣熨衣的那份沉重的劳倦,因为要把它寄向遥远的边城。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我在家中用尽力气捶打,希望远隔千山万水的你能听到这响彻天外的声音。

注释

(1)戍:防守边疆。

(2)砧:捣衣石。

(3)苦寒:指极端寒冷,严寒。

(4)塞垣:这里指边塞、北方边境地带。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