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哀诗李钦叔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有用

作品简介

《四哀诗李钦叔》是金末元初元好问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国家危亡的局势,外患内乱导致防御如同虚设;颔联写李钦叔异于常人的坚定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颈联转向诗人对亡友李钦叔的赞美与怀念,强调其文学才华及两人深厚的友情;尾联以深情的笔触直接抒发对亡友的哀悼。全诗情感深挚,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友人深切的追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1)(2)祸侵寻。

神州大地沦于敌手,即便是有金汤之固的城池,没有粮食也会祸事不断。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为官者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你却勇于任事,视死如归心系社稷。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你的文采人人都知道,交朋友没有比我跟你更好的。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悲伤的心情泛起不用等山阳笛响,一想起你我的泪水湿透了衣襟。

注释

(1)金汤:形容城池险固。

(2)粟:古泛指谷物。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