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操
煌煌上天,照下土兮。
知我好道,公来下兮。
公将与予,生毛羽兮。
超腾青云,蹈梁甫兮。
观见瑶光,过北斗兮。
驰乘风云,使玉女兮。
含精吐气,嚼芝草兮。
悠悠将将,天相保兮。
作品简介
《八公操》是汉代文学家刘安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言八公赞淮南王修道之精。这首好道者的狂想曲,以想象作基础,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幻想的世界中翱翔。想象成仙,想象飞升,想象在天空飞翔遨游时所见到的群星,想象如何在修炼中长生不老,而又悠闲自在地与天齐寿。全诗想象丰富奇异,这种狂想虽然显得幼稚可笑,但当时的人们却以为是可以实现的,表现出一种浪漫精神。
译文注释
译文
煌煌(1)上天,照下土(2)兮。
上天的光辉,照耀着大地。
知我好道,公(3)来下兮。
知道我喜欢道术,就派八公来相辅。
公将与予(4),生毛羽(5)兮。
八公和我,都将羽化飞升,到那时我们都是神仙之体。
超腾(6)青云,蹈梁甫(7)兮。
超越腾跃于青云之上,从梁父山上飞过。
观见瑶光(8),过北斗(9)兮。
我们在天空飞行,看见瑶光之星,随之越过北斗。
驰乘风云,使玉女(10)兮。
驾着风云飞驰,让玉女来听从支使。
含精吐气(11),嚼芝草(12)兮。
包育精髓,吐出浊气,咀嚼灵芝以延寿。
悠悠(13)将将(14),天相保(15)兮。
悠闲自在,玉佩锵锵,天相保佑,长寿无极。
注释
(1)煌煌:光辉貌。
(2)下土:天下;大地。《诗经·鲁颂·閟宫》:“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3)公:指八公。
(4)予:我。
(5)生毛羽:道家认为得道成仙之人,就身生毛羽,可以飞升。
(6)超腾:超越腾跃。
(7)蹈梁甫:踏越梁甫山。梁甫,山名,又名“梁父”,指泰山下的小山,古时死人丛葬的地方。
(8)瑶光: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是祥瑞的象征。
(9)北斗: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即今大熊星座的七颗较亮的星,道家书称为天罡。
(10)玉女:神女。《楚辞·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11)含精吐气:道家修炼的方法。含精,吸收精华;吐气,吐出废气。即吐故纳新之意。
(12)芝草:即灵芝草。菌类植物,古人以芝为瑞草,故名曰“灵芝”。
(13)悠悠:悠闲自得貌。
(14)将将:同“锵锵”,象声词,如“玉佩将将”“鼓钟将将”。
(15)保:保佑。
创作背景
《八公操》,一曰《淮南操》《八公琴歌》,在《乐府诗集》中属于《琴曲歌辞》。谢希逸《琴论》曰:“《八公操》,淮南王作也。”刘安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孝文帝时袭父封为淮南王,招致宾客数千人,集体编成《淮南子》一书。八公,指淮南王刘安的门客,苏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称为“八公”。他们奉刘安之命,和诸儒大山、小山相与论说,著《淮南子》一书。《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淮南王好道,正月上辛,八公来降,王作此歌。”
文学赏析
《八公操》之作,据《搜神记》载: “淮南王好道术,设厨宰以侯宾客。正月上辛、有八老公诣门求见。门吏白王,王使吏自以意难之,曰: ‘吾王好长生,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以闻。’公知不见,乃更形为八童子,色如桃花。王便见之。盛礼设乐,以享八公。援琴而歌曰”云云。这则记载,给《八公操》之创作过程涂上了一层浓厚的仙家道术色彩,但也为读者理解、欣赏这首诗指示了一条途径。
原来西汉初,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风气仍在继续,人们的信仰十分复杂。就以统治者说,他们一方面用法家政令治理国家,一方面又借用儒家礼乐政教显示自己的尊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道家思想的神往和对神仙方技的迷信。受到淮南王刘安盛礼款待的八公,便属于神仙方技之流。这八公之名为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传说他们都能炼丹、化金、往来无阻,白日升天。“好道术”的刘安能得他们大驾光临,当然喜不自禁,援琴作歌抒发他欣喜激动的心情,并驰骋着羽化登仙的瑰奇想象。
开头两句说他虔诚好道之心,得到了光明上天的明鉴,故而有八公垂顾、降临。这里既有对光明上天的赞颂,也有对自己好道术信仰的肯定。这为以下驰骋想象奠定了基础。于是他企盼八公帮他生出羽翼,以便驾青云、蹈梁甫而飞升。他设想自己经过北斗,能就近观赏瑶光(北斗杓第七星名)灿烂的光华;也可以乘驾风云,指使玉女,吐纳天地之精华,服食芝草充饥。这全完是对仙家生活情境的奇思妙想。他希望这样的理想能够实现,并得到上天的保护,长久地延续下去。这种思想恐怕是当时好道学仙者普遍存在的,反映着他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难以相信人的血肉之躯能够达到那样的境界,但不得不佩服诗中那想象之丰富、奇异,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的感觉。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2-24
- [2]曹胜高 岳洋峰.汉乐府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