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作品简介
《诸官游招隐寺》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僧人生活,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山馆人已空,青萝(2)换风雨。
山中馆社已经人去楼空,地上的松萝已沐浴了几番风雨。
自从永明世(3),月向龙宫(4)吐。
自从永明时建成招隐寺,夜夜可见月亮在此地初升。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开凿水井幽泉涌出,白云今时如同古时。
应真(5)坐松柏,锡杖(6)挂窗户。
高僧在松柏林中打坐,锡杖挂在窗户旁。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7)苦。
他说自己七十多岁,能救一切众生之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8)鼓。
回身手指岩壁中的树和花,如同听到了道场中的鼓音。
金色身(9)坏灭,真如(10)性无主。
金身或许会被破坏毁灭,佛性却不为人所独有。
僚友(11)同一心,清光(12)遣谁取。
同僚们都一心向佛,应该让谁去取来清光呢。
注释
(1)招隐寺:在润州丹徒县。
(2)青萝: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
(3)永明世:招隐寺始建于永明年间。永明,南朝齐武帝萧颐的年号(483—493)。
(4)龙宫:佛教中龙王的宫殿。
(5)应真:阿罗汉之旧译。应受人天供养之真人,佛家所谓彻悟之圣者。这里指寺中的住持僧人。
(6)锡杖:僧人所持手杖。
(7)诸有:众生。
(8)道场:梵文意译。佛教礼拜、诵经、行道的场所。
(9)金色身:金色之身相。
(10)真如:又名佛性、法性、圆成实性等。
(11)僚友:同事,同僚。
(12)清光:月光。
创作背景
王昌龄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任江宁县丞时,曾随同润州“诸官”游招隐寺,并创作了《诸官游招隐寺》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记录了诗人的游历经历,也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吴修丽 韩玉龙.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