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皇甫五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有用

作品简介

《别皇甫五》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没有沉溺于离别的悲伤之中,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劝慰友人,表现出一种豁达和坚韧的精神风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溆浦(1)潭阳(2)隔楚山(3)离尊(4)不用(5)起愁颜。

溆浦与潭阳相隔着楚山,你我饮下离别之酒就不用太过伤感。

明祠(6)灵响(7)昭应(8),天泽俱从此路还。

神祠有灵响之时愿望应验,我便受天子的恩泽从此踏上归途。

注释

(1)溆浦:地名,在今湖南省西部。

(2)潭阳:地名,可能指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一带,与溆浦相邻。

(3)隔楚山:楚山相隔,指两地之间有山相隔。

(4)离尊:离别时饮的酒。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5)不用:一作“不知”,此处指不必。

(6)明祠:神明之祠。

(7)灵响:灵异应验如响。

(8)昭应:应验。

创作背景

《别皇甫五》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被贬龙标之时写给同样遭到贬谪的友人皇甫五的。两人都经历了仕途的挫折,有着相似的命运和遭遇,因此这首诗中充满了同病相怜的伤感和对友人的劝慰。同时,诗人也通过期盼神祠显灵、天泽聚承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希望。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七绝圣手)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参考资料

  • [1]吴修丽 韩玉龙.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