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赋
余遭家之轗轲,婴六极之困屯。恒勤身以劳思,丁饥寒之苦辛。无原宪之厚德,有民斯之下贫。愁郁烦而难处,且罗缕而自陈。有漏狭之单屋,不蔽覆而受尘。唯曲壁之常在,时弛落而压镇。食草叶而不饱,常嗛嗛于膳珍。欲恚怒而无益,徒拂郁而独嗔。蒙乾坤之遍覆,庶无财则有仁。涉孟夏之季月,迄仲冬之坚冰。稍煎蹙而穷迫,无衣褐以蔽身。还趋床而无被,手狂攘而妄牵。何长夜之难晓,心咨嗟以怨天。债家至而相敦,乃取东而偿西。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衒卖业而难售,遂前至于饥年。举短柄之口掘,执偏隳之漏鋗。煮黄当之草莱,作汪洋之羹饘。釜迟钝而难沸,薪郁绌而不然。至日中而不熟,心苦苦而饥悬。丈夫慨于堂上,妻妾叹于灶间。悲风噭于左侧,小儿啼于右边。
作品简介
《贫家赋》是晋代文学家束晳的赋作。此赋从衣食居处等方面,推出一个个画面,不时地穿插震颤深切的心理刻画,进行自述及剖白,写尽备受生活折磨的种种贫相苦况,真实地展示了一个甘以贫贱自守的封建士人的生活情景及其心理状态。全赋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真切生动,语言俚俗而又平易晓畅。
译文注释
译文
余遭家之轗轲,婴六极之困屯。恒勤身以劳思,丁饥寒之苦辛。无原宪之厚德,有民斯之下贫。愁郁烦而难处,且罗缕而自陈。有漏狭之单屋,不蔽覆而受尘。唯曲壁之常在,时弛落而压镇。食草叶而不饱,常嗛嗛于膳珍。欲恚怒而无益,徒拂郁而独嗔。蒙乾坤之遍覆,庶无财则有仁。涉孟夏之季月,迄仲冬之坚冰。稍煎蹙而穷迫,无衣褐以蔽身。还趋床而无被,手狂攘而妄牵。何长夜之难晓,心咨嗟以怨天。债家至而相敦,乃取东而偿西。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衒卖业而难售,遂前至于饥年。举短柄之口掘,执偏隳之漏鋗。煮黄当之草莱,作汪洋之羹饘。釜迟钝而难沸,薪郁绌而不然。至日中而不熟,心苦苦而饥悬。丈夫慨于堂上,妻妾叹于灶间。悲风噭于左侧,小儿啼于右边。
我遭受到家境坎坷不顺,碰到种种的困苦艰难。常勤作并劳苦心思,偏偏遇上饥寒和酸辛。我没有原宪高尚的美德,却具有平民常见的赤贫。愁苦郁结烦闷而难以生活,聊且详尽委屈以自述。我家简陋狭窄的茅屋,根本没有遮蔽尘土的天花板。唯有歪斜的墙壁常在,早就剥落而看守着穷屋。吃的野菜填不饱肚子,常常想着美味的饭食。想发作怨恨而无济于事,只得愤闷而独自生气:蒙受天地覆育生而为人,没有钱财却或许具有仁德。从夏季末月开始,直到整个结冰的冬天,逐渐煎熬窘迫而穷困不堪,没有粗布衣服遮身蔽寒。有时冻急上床却没有被子,两手急遽胡拉乱拽。为何冬夜长长而难明,心里叹息而埋怨老天。债主上门来催促,于是只好借东而还西。出外借钱无求处,回来对影呆坐而自哀。叫卖房业难出售,只好挨到饥荒的来年。举起破裂的短把勺,拿上一边有缝的小盆,烧煮劣质地生长的野菜,做一锅汪洋的汤粥。锅慢慢烧不开,柴火潮湿着不旺。到中午还没做熟,心悲苦而饿极。我慨叹于堂屋,妻长叹于灶房。寒风呼啸于左边,小儿啼哭于右边。
创作背景
《贫家赋》可能作于赵王司马伦执政,束皙辞疾归里之后。束皙一生只有三十岁后的七八年时间为人作幕或沦为郎属,出仕之前多年沉沦下层,闲居乡间,读书为业,“辞疾罢归”之后又回乡里教授门徒。多年的乡居生活使他对乡间下层民众的困顿生活有很深的了解和体会。他创作此赋不是站在“贫”之外观“贫”,而是历经“贫”之后满含血泪地诉“贫”。
束皙在长期被压制下生活日渐艰苦,也有着胸怀天下的抱负无处伸展的压抑这些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也就成了《贫家赋》的成因。
文学赏析
作者年轻时遭遇了家道坎坷,命运不济,虽然“恒勤身以劳思”,奈何终于不能使状况有所改观,家徒四壁,甚至于不能遮风挡雨,粮食匮乏,“食草叶而不饱”“煮黄当之草菜,作汪洋之羹饘”。即使这样灶里的柴总是点不燃,锅里的汤一直烧不开,一家人饥肠辘辘对灶叹息。七尺男儿伟岸之躯,此时却不能养活妻儿,只有徒然叹息。遭遇天寒之时,白天没有衣服遮挡风寒,夜间更是难熬,“逢仲冬之坚冰,无衣褐以敝身;还趋床而无被,手狂攘而妄牵,何长夜之难晓”。等到债主上门讨债时就会更加狼狈,无奈只能拆东墙补西域,把遭遇命运沉沦的贫士的艰辛生活完完整整,没有任何掩饰,甚至可以说有些夸张地呈现了出来,刻画地淋漓尽致。
在题材上,这篇赋首次取材于下层劳苦百姓的贫苦生活,开拓了赋文创作的题材;在艺术上,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贫士窘迫的生活,语言质朴直白,感情真挚,“丈夫慨于堂上,妻妾叹于灶间,悲风噭于左侧,小儿啼于右边”,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描画了一幅悲惨的画面,含蓄地批判了为富不仁的上位者。其中还有一些感人的细节与心理描写,如“行乞货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等。总而言之,作者以质朴直白的态度坦然地把自身的穷困贫窘之状一一道来,抒发了作者对像他一样遭到长期压制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的同情,表现了作者质朴直白的文化品格。
在语言上,束皙的赋作也显得有些俚俗。晋代以来世风崇尚逐名追利,炫耀财富。在辞赋创作上继承了汉大赋的传统,追求技巧,炫耀词采,语言竟为侈丽衍之词”。而束皙的赋在语言运用上却与这种流行的风气大相径庭,语言明白易懂,几近口语。《贫家赋》中虽不事描事,却把贫士的饥寒交迫的生活状况表现的极为清楚。“债家至而相敦乃取东而偿西”,债主纷纷找上门来,只好拆东墙补西墙聊以塞责。“丈夫慨于堂上,妻妾叹于灶间,悲风激于左侧,小儿啼于右边”用浅易明畅的语言呈现出一组凄凄惨惨的镜头:由于生活无着,一家之主的丈夫徒然叹息:;妻妾因难为无米之炊而在灶间偷偷掉泪;房舍破旧,家徒四壁凄冷的风直吹进门来;大人食不果腹,小儿敷敷待哺。语言近乎俚俗,而又平易晓畅。
在赋中,作者用近乎夸张的笔法描绘出贫士衣食无着的生活困境。《贫家赋》虽然是以第一人称写成的,但未必是作者生活的再现。束皙的父亲还是太守,其兄还曾娶得大官僚石鉴的侄女为妻,可以想到束皙的生活状况可能还不会差到赋中所描绘的境地。束皙是许许多多遭受无辜压制,志向难得施展的读书人之一。许多有才之士不能被任用,长期沉沦社会底层,生活极其艰辛,却又只能无奈的叹息,满腔的愤怒说不出来,老天不公,使我辈“庶无财而有人。”含蓄的批判了那些有财有权而没有仁德的在上位者,因此贫家赋可以看成是束皙为广大的怀才不遇的有识之士的代言之作。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高金霞.束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58-59
- [2]严可均.全晋文(卷八十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2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