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有用

作品简介

《初授拾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反映了作者初授左拾遗一职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先是为此官职胜于奔走风尘的俗更而欣喜,继而想到才名动天地的陈子昂、杜甫最高官职不过谏官,又生惭愧,诗中既有对职位的珍视,也展现了对朝廷谏言职责的认真态度。全诗写来真切诚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奉诏登左掖(2)束带(3)参朝议。

奉诏进入朝廷,整理衣冠参与朝政议论。

何言初命(4)卑,且脱风尘吏(5)

怎能说初任的职位卑微,姑且脱离了风尘中的小吏身份。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杜甫和陈子昂,才华和名声遍及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他们当时并非没有机遇,但也没有超过这个职位。

况余蹇薄(6)者,宠至不自意。

何况我这样才疏学浅的人,得到恩宠实在是出乎意料。

惊近白日(7)光,惭非青云(8)器。

面对皇帝的恩宠,我感到惶恐,惭愧自己并非高才。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天子正乐于接受谏言,朝廷中建议没有忌讳。

岂不思匪躬(9),适遇时无事。

我岂能不竭尽全力,恰好遇到时局平静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10)

受命已经一个月,每天随班列朝饱食终日。

谏纸(11)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谏书忽然堆满了箱子,面对这些我感到十分惭愧。

注释

(1)拾遗:唐代门下省设左拾遗,中书省设右拾遗,各六人,品级为从八品上。职务为讽谏皇帝,防止朝政有缺失。

(2)左掖:指门下省。唐代门下省在皇官内东侧,称左掖。

(3)束带:官员穿公服,外束腰带。语本《论语·公冶长》:“束带立于朝。”

(4)初命:初任官职。这里指初任朝官。

(5)风尘吏:奔走风尘的小官吏,如县尉等。

(6)蹇薄:命运困顿。

(7)白日:比喻皇帝。

(8)青云:比喻地位显要。

(9)匪躬:尽忠而不顾自身利害。语本《周易·蹇卦》:“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匪,通“非”。

(10)班次:朝臣上朝排列的次序。

(11)谏纸:谏官誉写谏书用的公文纸。

创作背景

《初授拾遗》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时在长安。当年四月,白居易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他对左拾遗这一官职很重视,觉得被授予此职是受到宠幸,希望能尽其职责。

文学赏析

《初授拾遗》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时在长安。本年四月,白居易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他对左拾遗这一官职很重视,觉得被授予此职是受到宠幸,希望能尽其职责。此诗反映了他的心理活动过程。先是为此官职胜于奔走风尘的俗更而欣喜,继而想到才名动天地的陈子昂、杜甫最高官职不过谏官,又生惭愧。受宠若惊,誓愿进言尽忠,当面对尚未书写谏书的纸张时,又感到愧疚。心情变化,写来真切诚挚。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 [1]严 杰编选.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