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题中山寺

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岩深。

遂及清净所,都无人世心。

名僧既礼谒,高阁复登临。

石壁倚松径,山田多栗林。

超遥尽巘崿,逼侧仍岖嶔。

吾欲休世事,于焉聊自任。

有用

作品简介

《同群公题中山寺》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开头四句交代行程,自平原而登山,山色越来越深,于深山中见寺院,清净而使人忘俗;中间六句写游寺登阁所见之景,巉岩险峻,视野开阔;结尾二句表达登山游寺的感受,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只想在此清净之所隐居修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平原十里外,稍稍(2)云岩深。

平原十里以外,有一片稍稍有些云岩深的地方。

遂及清净所(3),都无人世心。

我于是到达了清净的所在,发现那里完全没有世俗之心的人存在。

名僧既礼谒(4),高阁复登临。

一位名叫僧人前来恭敬拜访,我们再次登上了高阁。

石壁倚松径,山田多栗林。

石壁依偎着松树小径,山田中有茂密的栗树林。

超遥(5)巘崿(6)逼侧(7)仍岖嶔。

我们超越了遥远的山巅和峭崖险岭,依然感到周围景色险峻。

吾欲休世事,于焉聊自任(9)

我渴望放下尘世的琐事,于是在这里心情自由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注释

(1)中山寺:位于今山东省蒙阴县坦埠镇中山脚下,始建于隋,兴盛于唐,因坐落在中山之阳的林荫之中,故名。蒙阴中山,因西距泰山、东距浮来此山居中,故名中山。

(2)稍稍:渐次,逐渐。

(3)清净所:此指寺庙。清净,为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4)礼谒:以礼谒见。

(5)超遥:高远,遥远。

(6)巘崿:山崖,峰峦。

(7)逼侧:犹狭窄。

(8)岖嵚:形容山势险峻。

(9)自任:任性自适。

创作背景

中山寺在山东,诗人高适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自山阳、襄贲等地前往山东东平、曲阜游历,大约于此时经过临沂,《同群公题中山寺》此诗可能作于天宝四载秋冬。

文学赏析

《同群公题中山寺》此诗前四句交代行程,自平原而登山,山色越来越深,于深山中见寺院,清净而使人忘俗。“名僧”以下六句写游寺登阁所见之景,巉岩险峻,视野开阔。结尾二句表达登山游寺的感受,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只想在此清净之所隐居修行。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 [1]李 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