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之侧

卧榻之侧
山河碎闺诗讽三军
众臣听了李煜说到花蕊夫人此诗,都闭口不敢再劝。李煜决计不降之后,便高筑城墙,收聚粮草,坚壁清野以备战。此时长江下游的邻居吴越王钱俶在宋太祖的要求下出兵进攻南唐的常州、润州,以策应宋军的攻势。李煜急得修书一封送与钱俶:“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赏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所谓“异地赏功”,就是将来宋廷必以升赏钱俶为名召他入京,行软禁之实,这是以“唇亡齿寒”之说晓以利害。钱俶哪会不懂得这些粗浅道理?不过是眼看宋朝兵强马壮、君臣同心,一统天下之势已成,再苦撑也是无益,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早已拿定主意归顺宋朝,所以并不答复李煜,只是将来信转呈宋廷。
南唐在两面夹攻之下节节败退,曹彬兵至金陵城下,将城池四面团团包围,水泄不通。退敌无计的李煜赶紧派遣以能言善辩著称的大臣徐铉(读音同“绚”)出使宋朝,进贡大批钱物,谢罪道:“我们江南事奉大宋,礼节一直甚为恭谨,只是因为国主身体有恙,一时无法胜任来朝贺的义务,并不是敢于拒绝。”徐铉恳求宋朝缓兵,以保全江南一方百姓的性命,言辞十分恳切。宋太祖说不过他,懒得再用外交辞令绕来绕去,干脆拔剑而起,直截了当地说:“这个不须多言。江南又有何罪呢?但是天下一家,朕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自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最长的成语就面世了。徐铉听明白了,不敢再说一句话。
南唐百姓的幸运是,敌军主帅曹彬是以仁恕闻名的宋朝开国名将。在长期的围城中,曹彬常常有意放缓攻势,希望李煜能主动放弃抵抗,并且派人入城劝说李煜:“天下大势已经如此,你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城破是早晚的事情。纵然你誓死不降,只可惜了这一城的百姓都要为你殉葬。及早归降,才是上策啊!”李煜答应了投降,却又迟迟不行动,显示出极低的决断能力。
眼看金陵城中箭尽粮绝,即将被攻克之时,宋军主帅营帐中突然传出消息,曹彬病重不能处理事务。诸将赶紧都来探望主帅的病情,躺在床上的曹彬见手下大将们都聚齐了,便硬撑起身体,气喘吁吁地说:“我这个病嘛……咳咳……乃是心病,可不是草药针灸能治好的。只要诸公诚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我的病嘛……咳咳……就会自动痊愈啦。”
诸将见曹彬如此拼演技,只能面面相觑。这些将领的士卒已经死伤无数,在城外熬了一年,本来只等破城后大大纵容手下烧杀掳掠一番,现在不得不答应曹彬,一起焚香立下重誓。第二天,曹彬便宣告自己的病情在众将的关怀下迅速好转。第三天,宋军攻陷金陵,时年三十九岁的李煜与大臣数十人一起被俘。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