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老神仙指点取真经-两少年愤懑借银两

第十一回老神仙指点取真经:两少年愤懑借银两
小桥流水路萦纡,竹里茅茨是隐居。
慷慨不同时俗辈,清高多读古人书。
好山入屋情无限,明月穿帘兴有余。
我亦山阴旧溪曲,一庭潇洒正相如。
——元代王冕《水竹居》
话说“及时雨”绸布庄把名字改成了“花果山”,引来了一位老神仙。一曲终了,“老神仙”摸着白胡须笑道:“哈哈,我的号是‘华阳洞天主人’。这《西游记》的故事,自从唐三藏去天竺取经之后,就慢慢流传,到现在已经近一千年了。这一千年里,这个故事越传越好玩,越传越有意思,还有人将它写成了杂剧。我就把这个故事撰成了一部书,交给了说书人,说给大家听。”
原来,这位老人竟是《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是一部层层累积形成的小说,关于它的作者,目前争议非常大。现存《西游记》较早的版本里,校订者是“华阳洞天主人”。

星郎和夏籥很想问问老人的真实姓名,又不知是否妥当,于是默默记住了他的号“华阳洞天主人” ,喊他“老神仙”。
“老神仙,孙悟空最后怎么样了?是成佛了还是回花果山了?”星郎最关心的还是孙悟空。
“老神仙,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取经之后的故事啊?”夏籥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大结局。
“哈哈,这些你们以后慢慢会知道的。我今天来到此地,听了你们的故事,很感动。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老人笑道,“唐三藏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去往西天拜佛求真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那你们俩在今生今世的人生旅程上,有没有要取的真经呢?如果有,这真经是什么呢?”
这一问,倒把夏籥和星郎难住了——他们俩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没想过这么长远的问题呢。
“造出天下最漂亮的丝绸……”夏籥怯怯地回答,这是他的梦想,他虽然说了出来,却并不自信。
“我嘛,把两位阿爹留下来的家业发扬光大,就是我此生的夙愿了……”星郎想了想,缓缓地说。和夏籥一样,星郎对自己的梦想也没有把握。
“也许我将来还要参加科举考试……”夏籥又说。不过话一出口他又改变了想法,于是改口道:“不,阿爹不在了,我将来要在家读书,侍奉母亲,这才是我这辈子要念的真经。”
“少东家,如果你能在家照顾两位母亲,那我想像阿爹一样,扬帆出海,到海的另一边去看看。对,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一样,出游一番。”星郎说。
“哈哈哈。”老神仙放声大笑,“有一年春天,孔夫子和几个弟子坐在一起聊天时,曾让每个弟子说明自己的志向,并且逐个点评。今番老夫要效仿一番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两位小相公无论读书还是做生意,无论在家中尽孝还是到海上冒险,只要把事情做好,就是这个行当的状元!”
老人这番话,夏籥和星郎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听懂。星郎追问道:“老神仙,这真经到底是什么呢?”
“人生的真经是什么,怎样取到真经,两位可以慢慢琢磨。孙悟空一开始没有打算取经,在取经的路上也好几次想放弃。连孙悟空都是走到最后才明白真经是什么,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其实,求索真经的过程,有时候比真经本身更重要。”
夏籥和星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冒出了更多小问号:所有人要取的真经一样,还是各有不同?真经是恒定不变还是随着取经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
老神仙似乎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问,却笑而不答,告辞而去。他一边走一边吟出一首诗:
小桥流水路萦纡,竹里茅茨是隐居。
慷慨不同时俗辈,清高多读古人书。
好山入屋情无限,明月穿帘兴有余。
我亦山阴旧溪曲,一庭潇洒正相如。
老神仙的声音渐渐消逝,夏籥、星郎也从《西游记》的世界回到了现实。经历了前番价格战,两人都感到配合得更加默契了。
“不管怎样,眼下咱们先要把‘花果山’经营得棒棒的!”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小猴子——不对,小伙计——有饭吃,哈哈!”
两个人说干就干,他们去账房找到上官先生,兴冲冲地谈起了接下来的打算。夏籥觉得,“花果山”只有一种“镇店之宝”是不够的,应该拿出一笔钱,再研制一种新的丝绸。“小时候,阿爹和阿娘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汉朝有三个小孩,在长安城的集市上买到一种像雪一样白,轻薄似雾,凉爽如冰的丝绸,叫‘冰纨’。后来这种珍贵丝绸的织造技艺失传了。我从小就有再造这种丝绸的愿望。”
星郎摆摆手,说:“谁也没见过冰纨,怎么造啊?难度太大了。万一花了许多银子没造出来,不就麻烦啦?我们和八老爷拼价格战的时候,‘一丈青’卖得不错,就是价格太高了。依我看,不如花一笔钱再添置些织机,多造些‘一丈青’,把价格降下来,肯定能卖得火!”
夏籥一听不乐意了:“咱们不能老躺在阿爹的功劳簿上,要搞些新物件才行!”
“搞新物件又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星郎也有些不开心。
上官先生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你们俩先别争了。甭管造新的丝绸,还是买新的织机,都需要银子。咱们前番和八老爷打了一场‘价格战’,虽然赢了,但没赚到银子,只能说赔得没有八老爷那么多。没有多余的银子,你们俩啥也做不了!”
见两人脸上露出沮丧的神情,上官先生接着说:“不过,办法……也不是没有。”
“什么办法?”两个人急切地问。
“自己攒做生意的本钱是最基本的做法,只是比较慢。另一种法子则是借钱做生意,赚了钱后连本带利还给债主。你们不妨去官府里问问。”上官先生说,“咱们上回不是请过衙门的杜老爷吗?不妨找他打探打探。”
星郎受到了启发:孙悟空可以“龙宫借宝”,我们也可以“跟衙门借钱”呀!他和夏籥当天就赶到府衙,递上帖子,等候召见。过了好一会儿,衙门那个鼻孔朝天的门房才踱着步来告诉他们,杜老爷在东边的钱粮库呢,赶紧过去。
两人匆忙谢过,赶到钱粮库,见到了杜老爷。谁知行礼寒暄之后,杜老爷虽然看座上茶,态度却十分冷淡,这令星郎的心凉了半截儿。他想到《西游记》中孙悟空只是稍微使了点法力,就把东西南北四海龙王吓得魂飞魄散,乖乖奉上金箍棒和一身行头。眼前,他看着夏籥谨小慎微、客客气气地说明来意,杜老爷却一言不发,只顾拨弄手上的一枚翡翠戒指,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心中顿感窝囊。
听明白夏籥两人的来意,杜老爷站起身来,踱了几圈,显出十分为难的样子,说:“两位小相公所言,敝衔已经听懂了。贵店若能更上一层楼,多给敝邑缴些税银,自然是大好事。只是……”他话锋一转,“敝衔所职乃是一府钱粮,只管从百姓手里收,收齐缴给帝都的户部,并无放款借钱之先例。两位小相公还是请回吧。”
听着杜老爷满口的“敝”“贵”,夏籥心中已经颇不耐烦,待听到最后“请回”两个字,明白不能指望府衙了。他又怕星郎脾气急,说出不好听的话来,就悄悄拉了拉星郎的袖子。星郎会意,没有吱声。
夏籥不想轻易放弃,又满脸堆笑,问道:“能否请杜老爷跟知府老爷禀报一声,再求一下知府老爷,看看能否借款?”

出自明代李时行《感咏(其十七)》。

这时,杜老爷说了一句话,令夏籥、星郎感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愤懑,却又无法发作。这正是:“欲诉谁相怜,吞声不敢言。” 欲知杜老爷说了什么,令夏籥二人如此气愤,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