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扶残醉

重扶残醉
宋孝宗淳熙年间,退位当了太上皇的赵构不用再操心国事,常常带几个内侍微服出宫在杭州城内游山玩水。某日他走进西湖畔一家酒肆,坐下来想要喝两杯,只见大堂屏风上题着一首《风入松》: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
赵构念了第一句,便不禁啧啧称赏,注目良久。随后唤来酒肆掌柜询问:“这是何人所题?”掌柜的回答:“太学生俞国宝。”赵构笑道:“此调甚好,但末句未免露了寒酸相。能够一春长费买花钱、纵骑玉骢西湖畔之人,哪还会将残酒打包带回去呢?果然是个穷学生。叫他将此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则迥然不同。”转头吩咐随从:“你去禀告官家,这俞国宝颇有才气,给他安排个官职吧。”赵构固然是庸君,文学鉴赏力倒确实不低,两方面都传承了他父亲的基因。
在赵构倡导的寻欢作乐奢靡风气下,南宋小朝廷一派歌舞升平。本来赵构将皇帝驻跸的行在杭州改名为临安,貌似给大家表了个态:朕在这里只是临时安顿一下,从没忘恢复故京汴梁、中原故土。但历来当权者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屈辱媾和不就是为了苟且偏安么?西湖畔又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此语不为过也。”其乐已如此,何必还要去收复什么中原呢?诗人林升有感于此,在临安一家旅舍的墙壁上题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题临安邸》,摆明了是讥刺当政者,居然没有被有关部门派人铲掉,甚至还被热烈传抄,可见南宋对言论的管控何等软弱无能。这种事情在今天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别说你想写这么一首完整的七绝,就是只写几个敏感字,那也得让你“ERROR 404-NOT FOUND”灰飞烟灭了无痕。而且这个敏感与否的边界,从来都不会告诉你,甚至会存心误导你。
有个小区外面停了一辆疑似报废的残破小货车,几年了都没有人来开走,业主们打了公安局、城管所、市容办、市长热线等任何想得到的电话,依然没有一个人出面来管这事儿。后来有位业主买来喷漆枪,入夜时分偷偷摸摸在车身两侧喷上“民主、自由”四个醒目大字,第二天这辆几年都没人管的车子就消失无踪了。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咱们的政府部门都是效率低下,那要分什么事。你可能很奇怪,民主、自由不是属于“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么,政府领导们不都在电视上宣传么?提这种问题的都是不了解咱们国情的。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