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武

宋代苏武
宋孝宗在符离之败后与金国签订的“隆兴和议”,比起原来的“绍兴和议”条件要稍微宽松些,除了卑躬屈膝的“岁贡”改称为听起来不那么屈辱的“岁币”而且数量也打八折之外,金国与南宋不再以上下级的君臣相称,而是改为亲戚范畴的“叔侄”关系。但不知是忘了还是其他原因,两国没有商定修改接受国书的礼仪,导致每次金国使节送来国书时,宋孝宗还是不得不依照从前的协议起立迎接,这是臣子之礼。自尊心很强的孝宗对此视为奇耻大辱,一直十分后悔。
乾道六年,孝宗升范成大为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郎、资政殿大学士,让他担任“泛使”(宋朝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去金国递交国书,在国书中要求对方归还河南安葬着北宋历代帝王的陵寝之地,并口头提出要求改变南宋皇帝必须站立接受金国国书的礼仪。史书只记载了孝宗是这样做的,没解释他为什么这样做。我猜想可能是他实在不好意思在没什么特别由头的情况下,专门派人去对于两国正式和议上约定的礼节提出反悔,所以就搞了一个“归还陵寝之地”的孝道要求写在国书上,然后让范成大口头提出关于受书礼仪的更改,这样万一金国大发雷霆谈崩,还可以各种抵赖,不至于被对方抓住太大的把柄。
但在宋金外交史上,一般只有在贺正旦、贺生辰、贺新主登基、告丧这等大事才派遣使节。现在南宋在啥事没有的情况下突然派遣一个泛使去提出土地要求,那在对方看来就是赤裸裸的挑事啊。虽然你在国书中很客气地说,我方出于孝道的考虑请求归还陵寝所在地,但对方当然看得出你是在要求土地。更可气的是,原来你真正关注的是想修改事关两国尊卑关系的受书礼仪,还故意没写在国书上,你这到底是想干什么?
本就处于强势一方的金国出于维护尊严的考虑,对此势必会反应强烈,使者要么被一刀砍了,要么被一扣多少年别想回来,总之凶多吉少。宰相陈俊卿、吏部侍郎陈良祐都因反对遣使而罢官。临行之前,孝宗问范成大:“朕以卿气宇不凡,亲自指定为使节。听说现在舆论纷扰,使团的人都不敢去,有这回事么?”范成大答道:“我国这次的要求,在外交上属于挑衅,基本上不是扣留就是杀头。但臣已经安排好继承人处理家事,做了回不来的准备,所以没什么挂虑的。”孝宗颇为内疚,温言说:“朕不会毁约发兵,绝不至于害卿!至于卿被金国扣留虐待,像苏武一样饿了吃毛毯、渴了喝冰雪,那按道理倒是很可能发生的。”范成大便向孝宗请求将更改受书礼节的要求写入国书之中,但孝宗摇头不许。范成大见孝宗心意已决,心想那就为皇帝分忧吧,慨然上马而行。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