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奇人

闺中奇人
虽然苏轼的一众门人中有着秦观、黄庭坚、陈师道这么多出类拔萃者,但他最欣赏的却很可能是李之仪。李之仪,字端叔,比秦观大一岁。元祐八年苏轼出知定州时,挑选了李之仪同行作为他的幕僚。“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对此很是眼红地写道:“每隔几年见一次端叔,议论越来越奇,名誉越来越高。朝廷士大夫讨论到天下士子,屈指一数,头一两名就必然说到咱们端叔。如今苏先生出守定州,朝廷上有一半人想跟去做他的幕僚,但都不敢开口向他求职,而苏先生就单单向朝廷申请要了端叔。”羡慕之情,溢于笔端。苏轼的其他学生大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谦谦君子,唯独李之仪被他推崇为伏波将军马援、定远侯班超之流的人物,曾写诗相赠:
若人如马亦如班,笑履壶头出玉关。
己入西羌度沙碛,又向东海看涛山。
识君小异千人里,慰我长思十载间。
西省邻居时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闲。
李之仪不像陈师道那样严守门户,他早年拜在范仲淹之子范纯仁门下,但这并不影响后来又拜了苏轼为师。我觉得他能同时成为这两位人中龙凤的弟子,真是三生有幸,没有浪费千载难逢的机会。
徽宗登基的第二年,范纯仁病危。他当着儿子们口授遗表,让李之仪记录整理。打着新法大旗的蔡京上台以后,准备报复之前与自己不合的旧党范纯仁,便在其遗表中做文章搞文字狱,诬陷范纯仁诽谤新法藐视朝廷,将李之仪逮捕入狱严刑拷打。和李之仪交好的众人想营救但都束手无策,这时候一位奇女子胡淑修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胡淑修,字文柔,是李之仪的妻子,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翰林学士,所以她精通文学和历史是不足为怪的。难得的是她居然还精通算术,是当时有名的数学家,连比她年长十六岁的科学家沈括也经常向她请教问题,并且感叹道:“如果李夫人是男子的话,必是我的益友啊。”有一次苏轼登门拜访李之仪,胡淑修从屏风后偷偷观察了整个过程,等苏轼走后,她对丈夫说:“苏子瞻名震天下,我原以为他很可能只会空谈,今天才知道他是个行事认真之人,实乃一代豪杰!”胡淑修从此成为东坡的铁杆粉丝,并多次对李之仪说:“读苏子瞻的文章,让人有杀身成仁之志,夫君你应该多多同他交往。”宋哲宗亲政后打压旧党,东坡在一个月内三次接到贬谪令,别人对这样的倒霉者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胡淑修却亲手缝制棉衣赠给东坡路上御寒,还颇为感慨:“我不过是一介女流,能有幸结交苏子瞻这样的君子,更有何憾?”有多人因为受苏轼的牵连,被披上枷锁、挂上“苏轼反朝廷集团”的小牌子示众,胡淑修竟然主动站出来,自己挂上这么一块牌子,加入到示众者的行列之中,并对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慷慨激昂地说道:“我看重苏子瞻其为人、钦慕其道义已久,自愿与其同罪,好使天下人知道:这世上尊敬苏公的并非只有男子!”
丈夫入狱后,胡淑修马上典当了自己的衣物首饰凑足路资,孤身一人来到京城的父亲家中,催促父亲尽快设法营救。但是等了多日,她发现父亲对权势熏天的蔡京也束手无策。胡淑修多方打探,终于了解到有位官员家中收藏了一份范纯仁的手稿,而其中的内容正好可以驳斥蔡京的诬告,于是急往其家中恳求观看。不料此人惧怕蔡京,死活不肯出示手稿。胡淑修救夫心切,便以重金收买此家一个仆人,问清了房屋结构和手稿所藏之处。当夜三更,她一身黑衣短打黑纱蒙面,上房溜柱潜入那人家中,径直将手稿盗出。胡淑修知道祖母常进宫中与太后亲近,于是拿着手稿去祖母处哭诉,祖母遂将手稿上报太后,最终为李之仪洗刷了冤情。
此事震动朝野,士大夫们均啧啧赞叹,太后也特地宣她进宫抚慰,好亲眼一见这位奇女子,并赐她凤冠霞帔。中国古代真实的侠女屈指可数,女科学家更是寥若晨星,胡淑修居然能够两者兼于一身,其智商、情商、胸襟、技艺、仁爱、勇气之全面千年仅见,不但在女性中首屈一指,放在男性中也能愧煞须眉。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