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

东坡居士
苏轼的第二位夫人本来名叫“二十七娘”,是按照娘家大家族同辈女子中的排行而起的。当时的女性通常这样随便叫个小名,并没有像样的正式名字,包括书香门第也是如此。比如苏轼母亲在史书里的名字就是“程氏”,他姐姐名叫“苏八娘”,他传说中有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妹妹叫“苏小妹”,苏辙的妻子叫“史氏”。“闰之”这名字很可能是苏轼为妻子起的,因为她出生在闰正月里。闰之还有字“季璋”,可见在自己父母家中排行第四。
熙宁十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元丰二年,又调往湖州任知州。正是在这次调任的感谢信中,苏轼发了那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的牢骚,成为“乌台诗案”的导火线,最终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无权签署公文,也不得擅自离开安置地,是一种半软禁的管制生活。团练副使这个职位有点像民间自卫队副队长,官职低微,薪俸非常少,很难养活一大家人。为了尽量让大家吃饱肚子,王闰之只能在每个月初将老公的月薪四千五百钱均匀分为三十份,分别用一根麻绳穿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长叉取且仅取一串下来用以安排三餐果腹,然后赶快把叉子藏起来。如果女主人勤俭持家,当天能有些节余,苏轼就兴高采烈地将这些意外之喜藏在一个小罐子里,以备万一有客人来访时好买点酒招待。
生活凄苦,自然容易心境悲凉,乐观如苏轼者也不能免。他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寒食雨二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两首诗苍凉惆怅,不过只是苏轼的一时遣兴之作,在他的诗歌中不算上乘。当时他随手用行书将两诗写在一张素笺上,运笔起伏跌宕、气势奔放,结果成为他书法的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世人遂将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宋苏轼《寒食诗帖》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史载唐太宗大爱《兰亭集序》,将原稿带进了陵墓;而《祭侄文稿》和《寒食诗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就在苏轼过着这种贫苦生活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老朋友马正卿专程前来看望。见苏轼如此窘迫,马正卿立刻找到昔日同窗、时任黄州太守的徐君猷(读音同“犹”),请他将城东一块闲置的坡地拨给苏轼垦殖。徐君猷本就欣赏苏轼,当即首肯,这一下就解决了苏家的吃饭问题。苏轼大喜过望,想起当年白居易担任忠州刺史时在东坡植树种花,还乐天知命地写下了《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便效法白乐天,将自己的这块坡地称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中国文化史上最响亮的名字之一“苏东坡”便从此诞生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