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 全军覆没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第十四 全军覆没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隔壁的确有人起床了。门一开,稻公子看见是大侠,松了一口气。但他顾不上说话,低头继续摆弄竹简。
大侠有一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的习惯。他看到未央和稻公子满面倦容,却爱莫能助,就到传舍的院子里练剑。他舞剑如风,招式似水,甚为精彩。院子里恰好有一个拴马的木桩,大侠就势把木桩当作假想敌,左右开弓,杀声连连,剑锋在木桩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
舞毕,大侠回到房间里,一边拨弄成堆的竹简,一边苦笑道:“可惜我一个古字都不认识,帮不上你们的忙。”
稻公子哭丧着脸说:“都怪我!”
大侠翻弄着竹简,忽然问道:“这些竹简原来的主人,难道也是个剑客?”
“此话怎讲?”稻公子一个激灵,问道。
“你看,这些竹简背面似乎有一些划痕,跟我刚才在木桩上用剑锋划出的很像。”
“哎,你想多啦,这些竹简是战国时期的,到现在都几百年了,弄上点划痕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稻公子摇了摇头,不以为然。
大侠把竹简一一翻到背面,想了想说:“可这也太奇怪了,每一条竹简后面都有划痕。而且,这些划痕似乎可以连成一道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斜线呢。”大侠说着,把背面划痕连起来的三条竹简翻回正面,说:“你看看,这上面的字,能连起来读吗?”
稻公子半信半疑地凑过来看,看了一会儿,大喜过望,连声说:“对!对!对!还真的连起来了!”
一旁的未央马上来了精神,帮着大家把竹简翻到了背面。
大侠说:“我虽然不认识古字,可刀剑的锋刃我最熟悉不过了。这些划痕是不是出自同一把刀,哪些是用刀尖划的,哪些是用刀刃划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说着,他又给几条竹简排好了顺序。
稻公子又读了一下,顺序是对的。他高兴地跳了起来,抱住大侠狠狠地亲了一口。
“你们呀,羞羞!”未央笑笑,提醒道,“司马大人快醒了,赶紧把竹简排完吧!”

以竹简背面的划痕作为识别竹简的重要参照,见孙沛阳《简册背划线初探》。

三个人都忙活起来了:未央把还没有排好顺序的竹简都翻到背面,大侠根据背面的划痕给竹简排序,稻公子把排好的竹简再逐一翻到正面检查文字。 三个人各司其职,不到半个时辰,居然把所有竹简都排好了。
就在排好最后一条竹简的时候,隔壁的门“吱嘎”一声打开,司马大人出来了。他惊讶地发现,三个少年不仅给那几条极难确定的竹简排好了顺序,还纠正了他原来排错的几条竹简。
“遇见你们,简直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司马迁高兴地说,“你们要努力上进!有朝一日我会写一部伟大的史书,到时候希望能面对面听你们讲自己的故事!”
“特别是想到通过背面的划痕给竹简排序的大侠,”司马迁继续说,“你一定要成为真正的大侠!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舍生取义,你能做到吗?以后我会在史书里写一篇《游侠列传》!”
“能!”大侠很激动。
分别的时候到了。传舍的院子里有一棵挺拔秀颀的树,司马迁和三个少年站在树下,看日光透过茂密的树冠在地上投下的明明暗暗的影子,嗅枝头花朵散发的浓郁芬芳。司马迁伸手摘下几朵,给少年们一人一朵,然后徐徐唱出一首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花儿送给你们,花香转赠你们的亲人和朋友吧!”司马迁一边挥手惜别,一边大声说道。
三个少年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司马迁,继续前行。“一部伟大的史书”“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司马迁这几句话让他们感到肩膀上似乎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又使他们感到快活、兴奋、美好。这真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更何况,这又是一个好天气:云在空中漫步,给大地投下了一片片清凉的影子。道路上深深的车辙提醒大家,帝都长安越来越近。大侠指着地图给两个小伙伴讲前行的路线:过了函谷关,不久就能到鸿门,没错,就是当年项羽设宴“招待”刘邦的地方;再继续往西走,就会看到灞桥,过了灞桥就是长安城的宣平门。
长安近了,郭解大侠的家也就近了。
“你们听说过郭解大侠的故事吗?”大侠问。
还没等稻公子和未央回答,四个人突然从树上跳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三个少年摁在了地上。这四个人的身影稻公子再熟悉不过了,正是他们以为已经彻底甩掉的四个刺客。
未央和稻公子一声都没吭就被捂住了嘴巴,双手也被反绑了起来。
大侠奋力挣脱,拔剑迎战,把其中一个瘦脸的刺客打得晕头转向,但以一敌四,毕竟寡不敌众。有个家伙留着大胡子,凶悍异常,一番恶斗,把大侠狠狠一脚踢到了树干上。大侠重重掉在了地上,疼得爬不起来。那人把大侠绑了个结结实实,恶狠狠地说:“上次在洛阳旅店打晕俺的就是你吧?这次看俺怎么收拾你!”
“等了三天三夜,总算逮住你们了!走!”这个骂骂咧咧的刺客脸上有道疤,像是领头的。
原来,这四个刺客根本就没有放弃追捕。在北邙山跟丢之后,刺客们知道少年们假如活着,一定会经过函谷关去长安,就翻山越岭,提前入关,在西进长安的必经之路上藏好,准备以逸待劳,将他们一网打尽。
三个少年被蒙上眼睛,走了很远的路,不知道被带到了哪里。
等揭开蒙眼布,他们才发现,身处一个破旧的祠堂中,中间生着火。他们被绑在三根石柱子上,丝毫动弹不得。刺客们吸取上次在洛阳城秦氏舍稻公子被大侠解救的教训,严禁三个少年在喝水吃东西时用手自取,只能由刺客喂。
“今晚轮班看守,谁也不许饮酒,绝不能让他们跑了!”领头的刺客说道。
“绑得这么结实,跑不了。”那个瘦脸刺客说。
“胡说!上次就让他们跑了!要不是稻相让我们戴罪立功,咱们几个连收尸的人都没有,懂吗?”刀疤刺客训斥道。
入夜,火盆渐渐熄灭,空气变得冷飕飕的。
大侠非常难过,自责道:“呜呜,是我没有保护好你们,我辜负了阿翁的嘱托……”
“这不怪你……”未央含着眼泪说。
稻公子眼圈红红的,说:“都是我连累了你们,特别是在入关后放松了警惕……”
“别鬼哭狼嚎的,快点睡,明天一早就要上路!出关!”此时轮班守夜的正是那个大胡子,他厉声喝道。这声音把刺客的头目惊醒了,他翻了翻身,不耐烦地说:“这三个小孩真烦人,明天只把稻侯家的人犯带走,另外两个卖到长安当奴婢!”
这句话让三个少年顿感五雷轰顶,五内俱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